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人人都喊经济环境不好,降薪、裁员、失业比比皆是,哀嚎一片;但又有无数企业招不到人,哪怕高薪也一样!

文摘   2024-08-30 10:22   广东  

最近一年多,接触猎头业务,和诸多HR朋友打起了交道,大家提到的一个现象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满大街都是经济寒冬的声音,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裁员、降薪、失业的故事,甚至有人戏称这是职场的“冰河时代”。可是,HR们却有一个完全相反的经历:有些公司急着招人,甚至开出了高薪资,但依旧没人愿意去!

这是怎么回事?一边是大量的职场人无奈失业、降薪,另一边却是企业挖破脑袋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个现象背后,反映的究竟是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和重塑。过去十年,大厂高薪、稳定的工作环境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可一场接一场的裁员风暴让人们意识到,“铁饭碗”早已不复存在。那些曾经在大厂“躺平”的人,突然间被推向了社会的另一端,要么自谋出路,要么在市场中拼杀。

与此同时,许多传统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制于数字化转型的滞后和人才的短缺,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些企业有迫切的用人需求,但面对的却是一个在职场上更加谨慎的劳动大军。那些经历过大厂的高强度工作和压榨的人,再次寻找工作时,已经不再仅仅看重高薪。他们更在意的是企业的稳定性、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这些“软性需求”,中小企业往往很难满足。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大厂的“标签效应”。有些人一旦进入过大厂,就会在潜意识里将其他企业视为“降级”。猎头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候选人推荐了一些看似不错的中小企业,结果一提名字,候选人就立刻兴趣缺缺。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的名声、行业地位,无法和曾经的“大厂”相比。


但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我还发现,现在很多企业的HR在招聘时,实际上对候选人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经济环境不好,企业希望以更低的成本招聘到“完美”的员工——既能干活,还要少要钱。这种心态下,很多优秀的人才反而被挡在了门外。而那些愿意降低要求的人,要么技能无法匹配,要么心态上已经准备“躺平”。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一些企业高薪“招不到人”的背后,其实是自身的问题。这些企业要么内部管理混乱,要么行业前景堪忧,即便薪资诱人,也难以吸引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再加上如今信息透明化的趋势,候选人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状况,谨慎应对也就在所难免。

简而言之,这种“用人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其实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供需错位的体现。企业和求职者都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前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招聘策略,后者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价值取向。

那么,这种尴尬的局面到底如何破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企业和求职者双方都需要摆脱旧有的思维定势。

第一,企业要有“放下身段”的勇气。很多中小企业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形象,希望招聘到那些在大厂工作过、学历背景光鲜亮丽的人才。但实际上,大厂出身的人未必就适合所有企业。相反,那些在中小企业打拼多年的“老将”,可能更了解市场、更懂得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的产出。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匹配度,而非简历上的光环。

第二,求职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时代变了,经济环境也在快速变化。过去盲目追求高薪、大厂背景的职业路径,未必是当下最优的选择。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今天,求职者应更多地考虑工作的长期稳定性、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企业的文化契合度。这些“软性条件”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市场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过去几年,灵活用工、自由职业者的崛起,已经预示着传统的全职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对这种趋势保持开放的态度。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制、外包合作等形式,吸纳更多有能力但不愿意被束缚在全职工作中的人才。而求职者也可以考虑更多元化的职业路径,不再局限于一份稳定的“铁饭碗”。

第四,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的过程中,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公共服务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提升求职者的技能水平,改善信息的匹配度,政府可以在缓解“用工难”和“就业难”双重矛盾中发挥关键作用。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单纯依靠高薪已经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那些能够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健康企业文化和发展机会的公司,才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总的来说,“经济不好”和“招不到人”这对矛盾现象,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旧的规则在崩塌,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和求职者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大家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职涯猫
一只最懂职场的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