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发事件初期应注重社会恐慌情绪的纾解
(一)坚持滚动式报道:消除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
(二)加强对话式报道:通过互动回应社会关切
(三)注重科普性报道:降低专业信息的复杂程度
(四)推进纠错式报道:阻隔谣言与虚假信息传播
二、突发事件暴发期应加强消解社会愤怒情绪的报道
(一)披露事件责任人:平息社会怒火
(二)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主持公平正义
三、突发事件过程中正确引导社会负面情绪
(一)组织良性的社会讨论:帮助公众释放情绪压力
(二)多角度呈现社会生活:避免过度反应与极端情绪
(三)持续性传播积极信息:促进社会情绪的正面转向
【优化措施】在突发事件初期,新闻媒体应加强滚动式、对话式、科普性和纠错式报道来消除“不确定”,以此纾解社会恐慌情绪;在突发事件爆发期,新闻媒体要敢于直面社会丑恶,加强调查性报道和批判性报道,平息社会愤怒;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新闻媒体还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组织公共讨论帮助公众释放情绪压力,同时向社会传播全面、积极的信息促进社会情绪的正面转向;在突发事件消退期,新闻媒体还可通过报道“公共善”事迹增强社会凝聚力,重建集体认同感和信任感,修复社会情感创伤。
【恐慌】社会恐慌情绪与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高度相关,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多维度地消除“不确定性”是纾解社会恐慌情绪的核心所在。恐慌是人们面临危机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体现出群体对事件本身以及社会或个人危机承载能力的高度不确定。
【谣言】奥尔波特曾归纳出“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的公式,信息内容模糊、完整度欠缺,可能是谣言滋生的基础条件。在突发事件中,关于事件的信息的模糊性是造成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也是社会恐慌加深的诱因。
具体来说,在话题选择上,新闻媒体要使正义的、光明的、强调“公共善”的事迹被更多人看到。例如,在以往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中,媒体塑造了“救援逆行者”“疫情中的外卖小哥”“英雄机长”等形象。新闻媒体应适应当前的媒介环境,围绕平凡人和平凡事进行报道。在具体内容安排上,要将个人与国家连接起来,体现个人与国家的连接程度之深。在情感基调上,应该是正向、积极、温暖的。通过使用相应的新闻框架,呈现社会中的“个体善”“社会至善”和“家国情怀”。
ꕤ⋆⸝⸝Idealism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