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本文草拟完成于2024年10月10日凌晨2点19分。受启发于郭元峰老师于2020年前一次关于高考讲座上的“五在”观念,即在“考”上做文章、在“教”上谋策略、在“学”上拼全力、在“录”上做研究、在“管”上出成效。鉴于此,根据现实感受做拓展探讨。
核心素养课堂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上的体现,实际上反映了教育实践中对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一种权衡。在理想状态下,教育者可能更倾向于采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这通常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且效果的显现可能不如直接讲授法那样迅速和量化。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尤其是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许多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采取更为直接、有效、快捷的讲授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明显的效果,但它在培养学生的长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局限。
因此,如何在追求教育质量和考试成绩的同时,融入更多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元素,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一些教育者尝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并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和评价体系,力求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县域中学在历史类学生人数减少的背景下,其历史课堂教学的困难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资源有限。县域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和丰富的图书资料等。这些资源的缺乏限制了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材料,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师资结构问题。县域中学的历史教师队伍可能存在年龄结构偏大、年轻教师较少的问题。这导致教学观念和方法可能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活力。同时,历史专业教师比例较小,顶尖高手不多,整体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3. 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县域中学历史课堂中仍然普遍存在,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过度追求教学内容的量,以量求质的做法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 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没有及时更新,仍然采用强化训练或全程问题教学法,这些方法消耗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应试教育的心理指导下,学生难以具备历史学科素养和人文科学品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5. 学生基础薄弱。县域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可能相对薄弱,且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6. 评价体系不健全。如果学校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
7. 社会支持不足。县域中学的学生可能得不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如课后知识获取、兴趣思维培养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备考效果。
通过深入了解,大多数区县在高中三年的教学安排上通常遵循着一种特定的节奏:高一“普快”节奏、高二“动车”节奏、高三“高铁”节奏。这种节奏实质反映了教育实践中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学习需求和考试压力的不同应对策略。
总结起来,县域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进度的困难与挑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紧迫。高中三年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二是知识量大。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多,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掌握。三是学生差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四是高考导向。教学进度和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可能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深度学习的需求。五是资源分配。学校和教师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辅导需求。
在高一年级,由于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面临着学习环境的变化和知识难度的提升,很多学生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出现学习上的混乱和迷茫。这个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会有一种兵荒马乱的错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二年级,随着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逐渐适应,学习任务开始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进度都会明显加快,这就像是快马加鞭。在这一年里,学生需要巩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开始为高考做准备。教师会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活动进入了最为紧张的阶段,即全面提速。在这一年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将全力以赴,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复习计划会更加密集,适应考试和练习的频率也会显著增加,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应考能力。
因此,如何在保持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家长需要一起积极共同面对解决的事情。
学生文理分科时,县域学校文科生占比约三分之一;实行选科初期,历史类学生占比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目前,历史类学生占比约五分之一。在高考历史试题命制难度稳定的情况下,区县学生选择历史类的人数逐渐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原因:新高考选科制度的灵活性:新高考制度下的“3+1+2”模式允许学生在历史和物理之间进行选择,这种灵活性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基于个人兴趣或能力倾向选择物理而非历史。就业前景的考虑:尽管历史学专业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就业方向,如教育、研究、文化机构等,但相比其他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类,历史学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弱,这可能影响学生的选择。记忆负担的考量:历史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工作,这对于不喜欢记忆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讨厌记忆而避免选择历史。学科兴趣的个性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偏好各异,有些学生可能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更倾向于其他科目,如数学、外语等。文理分科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存在着对文理科的不同看法,认为理科更容易找到工作,这种观念可能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历史学科的社会认知:虽然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中,历史学科的直接经济价值不如理工科明显,这可能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偏好。师资力量的差异:县域中学可能在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上存在不足,这可能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成绩,进而影响他们的选科决定。教学资源的限制:相比于城市中学,县域中学在图书、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上可能较为匮乏,这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材料,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学习能力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点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在逻辑思维或数理分析方面更有优势,因此更倾向于选择物理等理科科目。职业规划的多样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同,有的学生可能认为选择物理等理科科目更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高考成绩的压力:在高考成绩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更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综合素养的培养缺失:如果学校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可能会忽视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方式不同,有的家庭可能更鼓励孩子选择他们认为更有前景的科目。社会资源的获取:假期时间的科学合理利用、学习资源的获取等,可能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这也可能影响学生的选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不一定要求试题命制难度增加。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结合实际,希望2025年的试题命制:试题命制时既要确保其内涵丰富、深刻,同时又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得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理解并感受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一是适应不同教育背景。区县学生可能面临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深入浅出地命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这种命题方式能够确保所有学生,无论其所在的学校条件如何,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二是促进公平性。深入浅出地命题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考试结果更加公平。这有助于保证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公正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获得相应的评价。三是激发学习兴趣。当试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深入浅出地命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对历史学科的热情。四是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将复杂的历史概念简化并融入试题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机械记忆。五是提升解题技巧。深入浅出的命题往往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减轻学习压力。当试题内容不过于深奥难懂时,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和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考试。这种轻松的考试氛围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七是反映教学效果。深入浅出的试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日常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这为教师提供了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公布高考试题(原题)和学生答题数据(得分率)情况。一是提高透明度。让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这有助于消除公众对高考可能存在的不公或偏见的疑虑,增强社会对考试制度的信任。二是促进公平性。公开试题和答题情况有助于确保所有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公平现象。通过公布答案,可以防止阅卷过程中的错误,保证评分的公正性。三是指导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公布的试题和答题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备考,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答题情况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四是反馈教育质量。高考试题和答题情况的公布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反馈,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助于教育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五是激发学习动力。当学生看到具体的试题和优秀答卷时,可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优秀的答题示例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激励其他学生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六是促进教育创新。公布试题和答题情况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考试的要求,这有助于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高考试题和答题情况的及时公布不仅是对考生和社会的一种责任,也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公正的教育环境。本文作者:岳海福,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外指导教师,县域政府(学科类)督学,县域历史(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