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激发教育内生动力,提升教育质量

文摘   教育   2024-10-14 14:37   重庆  

点击

上方文字

关注我们

【缘起】4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指示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贯彻落实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这一方案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航向,还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方案旨在唤醒教育的内在活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引导教育方向、反映教育成效、推动教育改革的重任。然而,我国教育评价曾存在长期偏重结果现象,缺乏对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关注,这种倾向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评价的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瓶颈。通过建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多元化人才的全面发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实施有望为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方案指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支柱。现代学校制度的概念涉及教育制度的时代适应性、学生中心性以及内外协调性。其建设路径可以包括政策引领、理论支撑、实践探索和持续改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公平正义、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显著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是相对于传统学校制度而言的,强调“现时性”,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当前改革相适应的规则体系。它是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能够适应向知识社会转轨及知识社会形成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推进,一是政策引导: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提供方向和支持。二是理论构建:学术界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三是实践探索:各地区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四是评估改进:通过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成效的评估,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实现制度的持续优化。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以法治为基础,合理扩大学校自主权,并改进教学制度。这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还能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激发活力,从而大力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尤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现代学校制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志向,通过多元教育方式提升综合素质。课程不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减负”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焦点之一。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让学生疲惫不堪,也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优化学业负担,旨在从根源上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压力,使教育回归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素养培养的本质。各地教育部门应在课程安排、作业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整,减少机械式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展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推进,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将从“应试评价”逐步转向“素质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职业成就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支撑。总言之,《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回应了社会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期望,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方案取得实效,推动我国教育迈上新台阶。






本文系笔者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岳海福,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外指导教师,县域政府(学科类)督学,县域历史(兼职)教研员。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精彩敬请期待


历史学的幸福
分享历史教研动态与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