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生: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和谐关系

文摘   2024-10-30 23:06   重庆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

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各方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通过各方的有效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共创共生”的和谐关系】


所谓“共创”,意味着各方应携手努力,为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奋斗。这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保持开放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目标和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保持良好的互动,共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共生”则强调各方应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共处。每一方都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彼此应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实践和巩固;教师的专业指导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的整体规划需要考虑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系统。

构建和谐关系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还需面对如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沟通不畅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沟通机制不完善而产生误解。这就要求各方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定期召开家校研讨会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及时的信息更新和反馈。二是角色定位不清有些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因时间精力有限而未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这需要通过教育宣传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与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三是教育理念差异不同家庭背景的家长以及不同风格的教师可能存在教育理念的分歧,这需要彼此的开放与包容,通过共同探讨与交流逐步达成共识,形成一套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理念。


【明确各方角色和职责】


1.学校:教育生态的轴心

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和家长参与的主要场所。作为教育生态的轴心,学校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推动各方力量的协调运作。学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的正规场所,它不仅要提供一个安全和多元的学习环境,还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管理架构:学校应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层能有效地倾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创造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推动各项校务工作的透明化与高效化。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学校须主动加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包括改善硬件设施,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确保各类资源能公平分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提高全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通过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健康的校园氛围。

2.教师:推动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育的成效。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推进和谐教育关系的构建。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引导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热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者。提升专业素养:不断更新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任务。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保持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创设安全成长的心理环境。促进家校沟通: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沟通、家长会等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与状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3.学生:教育的主体,由受动到主动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是主要的受教育者,应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树立自主意识:学生应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意识,学会自我管理与评价,主动参与到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沟通反馈:与教师和家长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学习中的困难和需求。通过建设性沟通,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参与校园文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丰富个人经历,发挥自身特长,增强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家长:教育合力的重要一环

家长则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性格和习惯养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家长的职责在于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并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目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与学校保持同步沟通,以全方位支持孩子的教育发展。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注重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培养,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情感支持。家长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灵活调整教育方式,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形成与学校教育一致的教育价值观。


通过设立常态化的沟通平台,如家校联络委员会、校园开放日等,促进各方信息的及时互通,形成协同共育的工作模式。确立明确的合作规则与评价标准,规范各方的行为与职责,以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定期组织各方对合作关系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和总结经验教训,持续优化协作关系。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才能共促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道虽迩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为不成

精诚团结守岗位

严谨细致护校园

奋发有为育杏坛






本文系笔者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及编制:岳海福,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校外指导教师,县域政府(学科类)督学,县域历史(兼职)教研员。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精彩敬请期待

历史学的幸福
分享历史教研动态与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