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晴,今天上午和同事一起来到张奶奶家中,查看她的身体状况,比之前好了很多。”
“22日下午我们来到许阿姨家中,为她家的无障碍改造进行沟通。”
……
助残工作,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1994年出生的陈爱华,是土生土长的崇明人,成为助残员之前,她曾在市区工作多年。陈爱华告诉记者,“助残工作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除了要掌握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和补贴政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服务的对象。”
陈爱华介绍,目前港沿镇有3800余名残疾人,每名助残员会分到服务对象数百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因此,在刚开始工作的几个月,陈爱华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来到村内,挨家挨户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
“每个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家庭背景,我们都需要了解清楚。”也是从那时候起,陈爱华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每次掌握困难群体的信息后,她会将内容录入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
“此外,记住服务对象的家庭地址也是一大挑战。”陈爱华笑着说,“尽管我是崇明人,但不少村内的小路弯弯绕绕很难分清,对于方向不敏感的人来说并不友好。”为了尽快熟悉每个服务对象的家庭位置,陈爱华除了多跑几次,她还会将定位发送到自己手机上保存,久而久之,就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家庭地址熟记于心了。
平日里,除了了解基本情况,陈爱华上门讲的最多的就是辅助器具申请和残疾人补贴。“这是助残工作中最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时候。”她告诉记者,由于大部分残疾人都是老年人,对政策理解起来多有困难,“所以,我就练习慢速度讲话,通常也和村民讲崇明话,一来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二来也能让他们觉得亲切。”
热心肠的姑娘,为残疾人撑起“幸福伞”
陈爱华帮助服务对象戴假肢
来源:上海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