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红古区矿区街道下窑社区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了“小老帮老老”志愿服务模式。社区通过招募65岁以下的“年轻”老年志愿者,组建“人之老”助老志愿服务队,常年结对服务辖区70岁以上的居家孤寡、空巢老人,不仅让辖区的老年群体互帮互助,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爱。
“幸好碰上小老伙伴来我家,帮我提菜,和我聊天,让我感到不再孤单,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日前,矿区街道下窑社区受助老人周伏兰激动地说。
72岁的周伏兰老人常年一个人生活,自从社区开展“小老帮老老”志愿服务活动后,她便与社区60岁的王女士结成了伴,王女士没事的时候,就到周伏兰家,与她拉家常,并帮周伏兰老人干家务。
今年以来,矿区街道下窑社区以“小老帮老老”为理念,通过开展“人之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增进了辖区老人与社区志愿者之间的情感,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实实在在的服务,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自“人之老”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志愿者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之心,深入实施一对一帮扶“老伙伴”计划。志愿服务队采取“社工+志愿”“互助+志愿”“亲邻+志愿”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爱心陪伴、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解决了高龄、失能、失独、独居、空巢等老年人的生活难题。
据了解,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从更换灯泡、买菜买药、跑腿办事等生活琐事,到走访入户、聊天谈心、提醒用火用电安全等细节关怀,志愿者们事无巨细,有求必应,他们的付出让辖区老年人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日前,记者在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到,这里有关社区事项清单及办事流程一目了然,居民医保、居民养老保险、残疾证等各类便民服务事项在这里可实现“一窗受理、全科办理”,彰显了社区“用心聚力 用情服务”的理念。
“李姨,今天身体怎么样,走路的时候慢一些哦!”社区志愿者小张巡查时对80岁的李芳老人这样说。她们两人还不时唠家常,谈生活。对此,下窑社区负责人说,我们社区是个老社区,辖区老年人多,持续深化“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做细网格服务,做实网格管理,以关注民情、服务民生为切入点,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使基层治理从“全覆盖”向“求效果”转变,筑牢社区稳定的根基。社区将紧扣“一老一小”两个重点,以更加细致精准的服务,让辖区居民切切实实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据了解,下窑社区还采取“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从心理、物质、生活等方方面面提供多元服务,对办事流程不熟悉的群众帮着办,对上班时间和群众办事时间有冲突的延时办,对可以集中到家门口的事项上门办,将医保办理、社保认证、生育登记等政务服务项等送到家门口,形成为民服务问题清单,用脚步丈量民情,逐一解决任务清单,用真情温暖民心,绘制社区幸福清单,不断擦亮民生服务底色。
今年5月,独居老人焦桂芳在家中腹痛难忍,疑似中毒。“人之老”志愿者发现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老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转危为安。助老志愿服务队还就近请来医生,告知社区网格员,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向老人普及用药常识,提醒其常备有关药品,提高老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下窑社区“人之老”助老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能迅速响应,通过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向受困者伸出援手。在下窑二中小区,87岁的柳先生因小儿子去世备受打击住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得知后,定期探访老人,陪他聊天、散步、晒太阳。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和疏导,老人的情绪渐渐好了起来,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柳先生逢人便说:“社区志愿者是我的‘知音’”。
此外,下窑社区“人之老”助老志愿服务队还在辖区定期组织免费理发活动。两把椅子、两条围裙和一个装满各式理发工具的理发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临时理发店”,承载着志愿者们对老人们满满的关心关爱。理发过程中,理发师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分享着家长里短,笑语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红古区矿区街道下窑社区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通过“人之老”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此举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也为社会树立了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更是助老志愿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服务老龄化社会、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我们相信,在更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人之老”志愿服务活动将会越办越好,并成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