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陈治平 ‖ 我的军旅情怀

文化   2024-09-11 09:16   河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我的军旅情怀

文/陈治平




1976年11月,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个怀揣着从军梦想的热血青年,决然毅然地决定报名参军。

盼望已久的1976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11月中旬,应征青年在各村民兵连长处报名,我也踊跃报了名,但村里在往公社武装部上报名单时却没我的名字,一打听原来是生产队长不想让我走,理由是不太好找我这样优秀的小伙子来接任我当时的工作,我知道情况后特别着急,首先,找到生产队长谈了谈的理想和追求,懑着队长先去公社武装部参加应征青年接受接兵部队首长的初次面试,首次面试各村应征青年来了150多人,面试是在公社中学的球场进行的,应征青年以各村为单位,民兵连长带队列队,接受接兵部队首长的初次面试,接兵的人在武装部长的陪同下边看、边记、边问,记得上午十点多钟面试结束时,让大家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回家等消息。面试完后我没急着走,到学校教室打乒乓球玩,大约快11点半左右正准备回家的时候,有人稍信来让我马上到武装部去一趟,接到消息后我箭一样的飞快去了武装部,在那里见到接兵首长后,首长提问了几个问题:多少岁,什么文化成度,家里有些什么人,为什么想当兵等,我凭直觉他看中我了,后来在和武装部长的交谈中得知,这次来紫云接兵的彭寿荣指导员老家就是江津人,而且和我们村的民兵连长韩福生还是一个团的战友,凭着这些感觉满怀希望能顺利走成的,12月上旬,我同其他应征青年一起到柏林区卫生院参加了体检,所有检查项全部顺利通过,体检完已是晚上六点多了,没有长途客车了,为了节省一晚住宿费,我和我们村一块去的知青张传林商量走路回中咀,40多华里摸黑走了4个多小时,到家已是深夜12点多。

12月中旬,录选初榜公示时而没有我的名字,当时正在家吃中午饭,得到消息后马上放下饭碗,直奔公社武装找到当时的陈世恒部长了解情况,得到的答案仍然生产队长不让走,后来受到我中学一位老师的指点,由xx老师当中间人去沟通。

一周后第二次公示榜(最终版)时有了我的名字,公示结束后12月20日,紫云公社革委会刘正云主任代表县武装部给我们13名(其中有2名上山下乡的知青)入伍的新兵发通知书和崭新的军装,带着军装回到家,离报到还有几天时间,当年20岁的我穿着崭新军装母亲陪着我去长辈、亲朋好友家报喜,话别。

踏上了漫漫的军旅征程。父老乡亲们挥手送别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份不舍与期望,如同村头那棵古老的黄桷树,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1976年12月23日早上,村干部给我们村刁中伦、张传林和我三位应征入伍的青年带上大红花,乡亲们敲罗打鼓把我送到公社武装部报到,全公社十三名新兵到齐后,中午在公社食堂吃了吨素菜便饭(因当天不是赶场天,街上没杀猪所以没买着肉),武装部长陈世恒代表公社领导向我们表示歉意,当天下午没有公交车了,陈部长带着我们步行15公里到柏林区委武装部报到,到武装部报到后,接兵部队领导给我们发了被子、跨包、水壶、毛巾等生活用品,下午在区委大礼堂,接兵部队干部就教我们打了一下午的背包,晚上区委领导在饭店为我们操办丰盛的晚餐为我们送行。24日早上,柏林区委和武装领导,及街道的乡亲们,还有柏林中学的同学,为我们送行去江津县武装部报到。我们柏林区几十人坐的是两辆解放牌大篷车,经过近三个多小时行程,中午到达县委招待所(其中有一台汽车在李市附近爆胎了维修了20多钟),中午吃的便餐,下午在招待所大礼堂,接兵部队干部作了个报告,交待未来几天行军途中的注意事项,晚上县委和武装部在县招待所为我们举行了我从没见过的几十桌的盛大晚宴,在当时那个没吃没喝的年代我们美美地享受了一餐!25日上午,我们500多位新战士带着大红花,列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进在县城大街上,去长江边坐轮船去远方,从县招待所到长江边码头,街道两边,许多人群敲锣打鼓自发的为我们送行。

轮船是一条新客船上下三层午餐是船上发的压缩饼干每人1包,有的怕不够吃就偷偷的拿箱子里没发完的,被带兵干部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当天晚上,轮船在重庆港停靠,在重庆兵站吃完晚饭后,给大家两小时的自由活动的时间,结束后返回船上休息。轮船在夜色中顺长江继续下行,长江两岸非常美丽、壮观!经过了涪陵、丰都鬼城、三峡等著名景点,轮船上的伙食不是很好,大米饭做的很干,菜一般但每餐都有点肉吃。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12月27日傍晚到达了湖北的宜昌长江港码头,下船后在岸边等汽车来接的时候正赶上市民下班,见很多骑自行车的,紫云公社的陆远彬就闹了个笑话,这么多“洋马儿”哟!晚上住在宜昌兵站,第二天早上在宜昌火车站坐上军列(闷灌车货车组成)向着东北进发。

经过了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一路上快乐又有兴趣,笑话很多,我们所坐的军列由十几个车箱组成,地板上放一层竹席子后,我们在上面打地铺,这种车没厕所的,白天行车几小时才到兵站,晚上几乎不停车,每节车箱底都有一个小口把上面的盖板拿开就当厕所使用,如有人要上厕所两边由两个同伴拉着怕掉下火车了。每到一处兵站只有四十钟左右的停车时间,加上几百人同时到达,兵站的资源是有限的,包括洗脸、上厕所、吃饭、打水,基本上都是跑步,有的毛皮鞋跑掉了,接兵领导提着鞋,问谁的鞋?谁的鞋呀?吃饭时有次一个战友,把帽子都挤到装稀饭的桶里了!行军的火车上也不会让大家闲着的,老兵会教大伙唱军歌,讲故事,同一车厢里班与班之间还要拉歌呢,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1977年元月2日上午,到达辽宁省辽阳市部队所驻地,一下火车才真正感受到大东北的寒冬腊月!那是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到处是冰天雪地啊!部队团领导带领老战友们拉着“欢迎新战友”的标语在火车站迎接我们,我们坐着几十台军车离开火车站奔赴各自的新兵连队驻地,我被分在301部队新兵营三连(新兵营一共三个连队),三连驻在跟团教导队一个院内,在辽阳市内,隔壁就是〈辽宁邮电学校〉里面美女很多哟!营房是平房,只有我们一排住的是粘帐篷,不过室内的取暖火墙烧的很给力,保持在25-28度之间。我被分在一排一班我们班15人王富华、林进泽、梅本福(中学同班同学),李治福等,班长孙灯贤(甘肃省庄浪人训练我们结束,后来提干了),排长何岢(四川省中江人),副连长张东升(黑龙江哈尔滨人,军事素质很高),指导员彭成云(原四川省江津人,就是到我们公社接兵的负责人),连长焦天礼(四川省陪凌人)。当时我们的部队是四四编制,一个连队有200多人,四个排,每个排四个班。到东北有很多的不适应,首先是天气太冷到处冷天雪地,出门要戴棉帽子,穿棉大衣,穿毛皮鞋,戴口罩;其次是生活上不习惯,大米中参杂着高粱米口感非常不好,面条也是高粱粉做的,当地人叫“钢丝面”,只有星期天才能吃上一天纯东北大米饭。我们就动心眼,周末晚上偷偷的留上两碗,到第二天在火炉上热一下再吃,后来被连队司务长发现了批评一通,让大家不能这样做了,要慢慢适应就好了。

老兵们讲东北还有三大怪:一是大姑娘大烟袋(指很多女子都抽烟),二是窗户纸糊在外(家家户户冬天窗户外都糊一层纸),三是生了小孩中吊起来(生了孩子后用篮子吊起来,这样孩子也舒服,大人也方便做家务)。

到新兵连后,前半月是指导员向新战士介绍部队情况和政治学习,首先介绍我部队的性质是<基建工程兵>,简称(基建兵),而且流动性很大,跟当时在老家传说的[机械兵]是两码事,都以为机械兵就是野战部队的一兵种,一听说是基建工程兵大家心里凉了,军训四个月分配到老连队。

在辽阳,参与了国家重点工程——辽阳石油化迁总厂(简称辽化)的建设。那时的我们,肩挑背扛,战天斗地,硬是将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在荒原上拔地而起。当年还有个口号“毛主席圈定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几万人的工程大汇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英雄模范人物,如201团6连副排长二等功黄雪官倡导“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等豪言壮语,每当回想起那些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心中总是涌起一股说不出的豪情。

1978年3月,连队接到了调往北京参加首都建设的命令。那一刻,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激动与期待。北京,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我们终于来了!

在北京,我们的建设步伐并未停歇。原国家建委招待所、国家海洋局、解放军报社改造施工、友谊宾馆扩建工程、基建工作兵总部礼堂……这些如今听起来都让人肃然起敬的地名,都留下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和坚实的足迹。

在部队的日子里,我先后担任过连队文书、炊事班副班长、给养员、代理司务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磨砺。记得在炊事班的那段日子,我为了给大家做出可口的饭菜,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半个厨师”。每当看到战友们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转眼间,到了1983年,我们这批老兵迎来了集体转业的时刻。那一刻,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有不舍,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我们深知,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从事何种坚韧与担当,都将伴随我们一生。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军旅情怀,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青春的时光,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虽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那份军旅情怀,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像当年那样扛起钢枪上战场,但那份保家卫国的初心和使命却从未改变。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为曾经穿过军装而骄傲!

我的军旅生涯虽然已经结束,但那份军旅情怀却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哦对了,忘了说,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个“老百姓”了,但每次听到那首熟悉的《我是一个兵》,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因为在我心中,我永远都是那个怀揣从军梦、热血沸腾的青年,永远都是那个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的战士!这就是我的军旅情怀,这就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时光匆匆,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那段军旅生涯,我总是感到无比自豪和庆幸。自豪的是,我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过贡献;庆幸的是,我遇到了那么多可亲可敬的战友,和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那些日子,虽然艰苦,但却充满了欢笑和温暖,成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已经步入了晚年,但我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作风。我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那份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都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因此,我会继续发扬军旅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后,我想说的是,军旅生涯虽然短暂,但它所给予我的却是一生的财富。感谢那段时光,感谢那些战友,感谢那份军旅情怀。它们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和动力源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介绍:
陈治平,出生于1956年8月,重庆市江津区人(现定居济南),1976年12月入伍,1982年10月入党,1983年9月转业到央企(中建八局),2016年8月退休(返聘3年)。

作品有长篇类回忆录《穿越时光的日子》中篇类《四十三载八一情怀》,诗歌类《七一礼赞建党100年》《贺局庆35周年》,散文《榜样的力量》《我的弟弟》《致敬我的战友》《我骄傲我是军人妻》《甘苦与共华中公司20岁了》《“柿树”与“是树”》《裁缝世家传承人》。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3000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100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200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关注《今日作家》平台,所投稿件需要原创,无稿费,打赏费用10元以上部分发放给作者(第一周),10元以下不再发放;不接受其他平台设置原创的作品;

4.平台对年度支持者的作品免费整理排版、装订成作品集,赠送作品集5册;

5.为了便于搜集管理所有稿件都以邮箱形式投稿。凡《今日作家》来稿,采用与否,一律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若未得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

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编辑微信:lianhe3001  今日作家~文妹

2020年1月7日


扫一扫

添加编辑微信





今日作家
发布小说、散文、诗歌等国内原创作品。服务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邮箱:3043223205@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