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鼻炎。
鼻炎的三大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再往下发展还会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所以鼻炎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给大家推荐一个中成药:辛芩颗粒。由荆芥、防风、细辛、桂枝、苍耳子、白芷、石菖蒲、黄芩、白术、黄芪组成,同仁堂有中成药,这里就不写剂量了。
关于鼻炎,我们从古书中找到了些蛛丝马迹:
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鼻炎看似是鼻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要寻到肺上去,因为肺和鼻子是相通的。
肺有什么特性?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是向上向外,肃降是向下向内,肺气有往下走的,也有往上走的。这个规律一旦被打乱,就要出问题。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肺是娇脏,肺脏娇滴滴的,特别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鼻炎起初都是受寒引起的,寒邪一去,坏了,孙猴子大闹龙宫一样把肺气搅的一团糟。
肺当然受不了了,就要想办法把这些不速之客赶出去,以什么样的方式向外赶呢?打喷嚏、流鼻涕,以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排邪反应。
荆芥、防风是一组经典药对,两味药散风散寒的力量都不错,不能说有多强大吧,但确实很巧妙。究竟是怎么个妙法呢?
给大家举个例子。像现在这个季节,天气很冷,家里门窗都关的很严实,但是当我们坐在窗边的时候依然能感觉到风在一个劲儿地往里吹,风虽然不大,但也能带来阵阵寒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窗户上面糊一层纸,怎么样,风就吹不进来了。荆芥、防风就像那一层薄薄的纸张,虽然薄,却能让风邪寒邪无法靠近,同时还能把已经侵入人体的邪气赶出去,妙就妙在这里。
不过,有了荆芥、防风还不够,因为我们说鼻炎,通常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居多,到了这一步,病根又深了一层,寒邪不光进来了,而且已经往里走了,走到脏腑了。细辛这味药其貌不扬,看着像茅草根,但又不像茅草根一样柔弱,它骨子里是刚硬的。细辛一去,就像箭一样,可以在体内快速地穿行,老话说得好,开弓没有回头箭。细辛可以一直往里走,走到脏腑,把肺里面的寒邪散出去。
二、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
鼻炎不光要治肺,还要治心。治肺主要靠细辛,那治心又靠谁呢?桂枝。
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它长在上头,长在很高的地方,能吸收到满满的阳气。再加上桂枝色红,实际上是带一点鲜艳的橙色,擅长入心,能给心脏增添阳气。
肺像天空,心像太阳,我们看此时的天空乌云密布,一阵风吹过来,把乌云吹散一点,但风的力量是有限的,最厉害的还是谁,是太阳呀。太阳一出来,那乌云是不是很快就能散去?心阳向四周布散,邪气纷纷退避三舍,风邪啊,寒邪啊都不见了踪影。还能给肺脏增添动力,肺有力量,肺里面的邪气就能快速地排出去。
苍耳子、白芷、石菖蒲的加入,使得整个方子更有针对性。为什么这么说呢?苍耳子和白芷可以看作是一半儿的苍耳子散,苍耳子散是古代专治鼻炎的方子。当然,那时候并没有鼻炎这种说法,但是从它的主治功效来看:头面感受风寒之邪,鼻渊多浊涕,痛连及头,不闻香臭。跟我们现在所说的鼻炎是高度吻合的。
石菖蒲最大的作用就是开窍,九窍都能开,包括上面的眼耳口鼻和下面的前后二阴,石菖蒲在这里可以把堵塞的鼻窍通开。
黄芩清热,防止寒邪入里化热。
到这里,邪气祛除的差不多了,还得用一些扶正的药材,扶正祛邪,一直以来,中医都是这样的思路。白术、黄芪、防风合起来叫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可以补肺气,肺脏本身就很娇弱,如果肺气不足,岂不是很容易被外邪盯上。
最后再来总结一下,辛芩颗粒适合风寒型鼻炎,特点是鼻流清涕。如果是流黄浊涕呢,可以试试辛夷鼻炎丸,也是一个中成药。
非专业人士,请在你本地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使用文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