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湖南部村落中心的位置,一处通体白色、线条简约的建筑,伫立在开阔的空地上。改造前,它是后湖村落的两栋砖木结构民房。在2020年,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设计研究中心 ”)对其进行改造,旧民居成为新的建筑设计工作室(如下图示)。
设计研究中心改造前后对比图片。
入 驻
“后湖的气质和我们很搭”
2016年,岳麓区开始对后湖污染进行彻底整治,切断污染来源、清掏湖水淤泥、打通水循环,后湖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便捷的地理位置为村落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其产业活力得到激活,大量艺术创意企业入驻后湖。设计研究中心是首批敲定入驻园区的工作室,同时制定了后湖综合整治工程概念性设计深化方案。由于无法拆除新建,中心以租赁方式使用居民的宅基地,并投入200余万元进行建设。
采访中,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向辉,带我们走进工作室内部,感受每处设计细节。“作为一家建筑工作室,后湖的气质和我们很搭。”
原建筑层高低矮,立面较为封闭、单调。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团队拆除南侧建筑的危墙,运用大面积的玻璃来扩大室内的景观面。建筑成为村落地景的延续,又能够有独特的情感意向。向辉介绍。
屋顶作为气候元素的形式载体,发挥了良好的排水与隔热的作用,同时有极强的本土识别性,所以设计将原有屋顶形式保留。“这里远眺就是岳麓山,我们的小会议、小聚会,常常在屋顶空间开。”
这样一座融于聚落组群的建筑,获得了2019顶峰设计奖的“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银奖”,也无疑成为设计研究中心“都市、社会、人”设计本源的“活招牌”。
建筑屋顶与岳麓山视线关系。
发 展
成立12年,打造一系列力作
作为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的一支重要设计力量,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在2020年12月落户后湖设计创意园,是一个以“创新务实、开放共赢”为工作理念的开放设计平台。
在十余年的发展中,设计研究中心打造贯穿“前期策划、中期设计、后期管理”的全过程设计一体化模式。依托高校研究平台,设计研究中心形成了一系列既有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自身研究特点,多年来在南方丘陵地区城乡规划及建筑设计,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常德丁玲公园实景。
说起参与设计的常德丁玲公园这一公共服务设施,团队设计师言语间满是成就感。“虽然丁玲公园项目难度较大,但后续的完成效果较好,成为常德市‘一城四区,一江两岸’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项目当年便获得“湖南省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成绩之外,团队日常交流说得更多的是反思。以住宅规划设计类项目为例,设计团队主要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需求,打磨出更好的户型、立面、装修,将住宅打造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回顾过去的发展,中国以极快速度完成大规模城市化,催生了地产开发中的标准化设计模式。更多的是模式的复制、人员的扩张,技术的进步并不多。
转 型
未来建筑设计,趋向个性化、数字化
人员规模从顶峰时期的80多人“大团队”,到目前由18名建筑师、7名结构工程师、6名设备工程师组成的“小班子”。直面团队的人员紧缩,向辉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行业是从爆发式增长回归正常增长状态。这样的环境,恰恰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
过去20年,行业快速增长,解决了中国人的居住问题。怎么让居住空间更加舒适、美观,是设计研究中心下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向辉坦言,城市建设速度放缓,建筑设计行业转型面临的挑战及机遇是共存的。
国人的居住需求满足后,建筑设计师还能做什么?我们在团队设计的村居案例中看到了方向。目前,团队正帮助湘潭一户“四世同堂”家庭,建设一栋农村自建房。需要在满足家庭欢聚同时,兼顾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将建筑融入当地环境之中。
办公楼设计图。
在设计初稿里,房屋依山而建,屋前的荷塘之上架起小桥;穿过假山造型的屏障,便进入连廊串起的公共空间……“要平衡户主的需求、建设及维护成本,在有限的空间里做设计,是个充满乐趣的‘细致活’,希望能打造成一个示范项目。”项目负责人说。
在设计非标准化的居住空间时,团队用新的材料、技术和理念去打造传统项目,让居住空间的更多可能性得以实现。
研究设计中心的“创新”不止于此。目前,团队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建筑设计行业,通过搭建建筑信息模型(BIM),用于协调和管理建筑项目的各个方面,减少设计过程的重复工作。在创新生产工具的加持下,设计师的精力可以解放出来,投入更多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
来 源 | 《后湖风》
作 者 | 贺喜迎
编 辑 | 王映筱
校 审 | 李 波 罗 瑶 杨 刚
投稿邮箱:1565378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