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孔大山,“他们说我拍的角色都是i人”

文摘   2025-01-15 00:53   英国  


2023年,一部怪诞又温存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如平地惊雷,让“宝藏导演”孔大山重出江湖。但其实早在这部成熟的长片电影之前,孔大山导演就凭借着独具风格的短片为人所知。


2023年5月14日,乘着《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春风,我们也联合SineScreen为伦敦观众带来了孔大山短片集,并在映后邀请到导演本人与英国著名电影学者Chris Berry,以及现场观众进行了线上对谈。其中孔大山导演真诚地阐述了了自己与短片创作的关系,以及早期创作对长片产出的影响。better late than never, 让我们一起回顾现场实录吧——


《少年马力傲的烦恼》

The Sorrows of Young Mario

普通话 | 28 分钟 | 2011


《法制未来时》

Legal Future Time

普通话 | 10分钟 | 2015


《长夜将尽》

Night Blossom

普通话 | 9分钟 |  2015


《亲密爱人》

In the Room of Love

普通话 | 12分钟 | 2016


《春天,老师们走了》

Goodbye, Mr. Kong

普通话 | 16分钟 |  2017



Chris Berry: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us a chance to see your five short films. We also saw Journey to the West here a few months ago. I'd like to ask a few questions before I open it to the audience. I'd like to, first of all, ask you about the Sorrows of Young Mario, which was made in 2011. I heard it was your BA graduation work.  And also it's adapted from a comic, right? What made you want to adapt it from this particular comic?


导演你好,在场的观众中有一些在The Garden Cinema看了你的作品《宇宙探索编辑部》,并且今天也来看了这五部短片,想就五部短片跟你聊一聊。首先是《少年马力傲的烦恼》,你是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作品作为本科毕业作品的,为什么会选择改编《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短片?


孔大山:
当时我面临着一个本科毕业的问题,需要拍摄一部毕业短片,然而我当时写不出来剧本,导致我非常焦虑。恰好我非常喜欢《李献计历险记》这部动画短片,某一天我突然听到了一首摇滚版的超级玛丽,唤起了一个故事情节和情境连接的灵感,我觉得这个故事或许可以与《李献计历险记》有所关联,所以我决定采用这种改编的方式,将超级玛丽这款游戏与《李献计》结合。




Chris Berry:
Thank you. I know that you worked a bit later on Guo Fan’s feature film The Wandering Earth. He also went on to produce your first feature film which we saw earlier this year. And Guo Fan also made a film based on the same cartoon. So I'm wondering did you and Guo Fan already connected up in 2011? And what did he think of your version of the adaptation?

你之前在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的剧组工作过,他也是你的第一部长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监制,并且他之前也改编过《李献计历险记》,你们当时就已经认识了吗?他如何看待你改编的版本?



孔大山:
对,就是因为我们在同一时间都改编了这部动画短片,所以他在互联网上看到我的短片的时候,他很喜欢,就来联系了我。我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认识的。


Chris Berry:
But your style and Guo Fan’s style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The Wandering Earth is a very grand science fiction film. And your style is very satirical and much more modest. I'm wondering did Fan tell you why he liked your film? It seems like your film is so different from his. Do you have a sense of what he was interested in?

我们观察到你的风格和郭帆导演的风格之间差别其实挺大的,他之前看你这个短片的时候,他有告诉你他为什么喜欢你的版本吗?


孔大山:
他觉得他能从我这里看到一些特别新鲜的想法、更自由的表达。他能感受到他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年轻气盛的感觉。


青年导演与短片创作


Chris Berry:
There's bit of a gap between 2011 and your next two films which come in 2014 and 2015, Legal Future Time and Night Blossom. Can you tell us a little bit more about the circumstances of those two short films? Why you made them, and also a little bit about why there's a gap.

我们发现你在2011年的《少年马力傲的烦恼》与之后两部短片(分别是2014年的《法治未来时》和2015年的《长夜将尽》)之间有一定的创作时间差,想了解下你当时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差,以及之后两部短片的创作契机是什么?


孔大山:
我拍完《少年马力傲的烦恼》之后就顺利本科毕业了。之后我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读了一个导演系的进修班。大约正好是在2011年到2014年期间,我除了参与进修班,还工作了两年,比如我有幸与导演郭帆合作,去参与了他另一部电影《同桌的你》的拍摄,同时我自己也拍摄了一些广告纪录片。直到2014年,我终于才获得毕业后的第一个导演机会,也就是短片《长夜将尽》。


Chris Berry:
I understand that Night Blossom and Legal Future Time both had quite a big impact when they were released in 2014 and 2015 among people who were watching short films. What do you think what made people so interested in the films? What was the thing that they found attractive about them and different from other films?

你的这两部短片《长夜将尽》和《法治未来时》在观众中都挺有影响力的,其中一个拿了挺多奖,另外一个在网络上也是热门。你觉得这两部短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会这么热门?


孔大山:
《长夜将尽》其实是我个人最不喜欢的片子,因为我觉得拍得太矫情了。虽然它的技法所谓地很成熟,好像很工整,但就是因为它太过于工整了,我不太喜欢。


《法制未来时》 是我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作业。当时我完全是以拍作业的心态来创作它,并没有想到它后来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如此多的讨论。我觉得它的影响或热度实际上远远超过了这部影片本身。它其实唤起了一些观众对中国电影市场环境的感受,大家对这部影片的热爱已经不太与影片本身有太多关联了。




Chris Berry:
I'd like to ask a little bit about how these short films are funded and financed. Did you get support from your school? Did you get support from your company? Or is it a case of you go out and seek fundings? Or by doing other work like shooting advertisements as you mentioned earlier?

这些短片的拍摄资金都是来源于哪里?是有通过创投或者是学校给你提供资金,还是说你自己通过拍一些广告纪录片来获得经济支持?


孔大山:
只有《长夜将尽》和《春天,老师们走了》这两个短片是有赞助的投资机构——9分钟电影锦标赛。其他的短片都是我自筹资金。


Chris Berry:
Let me also ask, for you, as somebody who wants to establish a career as a filmmaker, how important are short films in China today? Do they circulate in the industry? How do people get to see them? How do they get attention? Do they help you to get funding for your feature film? Is that how the main reason for making them?

对于一个想要在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人来说,你觉得短片的成功重要吗?它们意味着什么?这些成功的短片能够帮助筹集拍摄你的长片作品的资金吗?拍摄长片是你创作短片的主要原因吗?


孔大山:
我觉得短片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是很重要的发展过程,通过拍摄不同风格的短片去学习导演在其中的作用,或者导演在其中需要注意的元素。这其实就像在练习用不同国家的语言去写小说一样,短片创作就是帮助导演找到最适合的语种去表达想要表达的故事



Chris Berry:
I think we all notice watching the films that you're very attracted to characters who are quite isolated, quite alienated from society. Even if they have family, it seems like they are not close to the family, and they are not related to them.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ose kinds of characters?

我们发现你的短片里的大部分角色都是比较内向孤僻,甚至跟家庭或者是社会都比较隔绝。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拍摄这样的角色?你为什么对这种性格的人感兴趣?


孔大山:
我也不知道,拍之前我也没有想过,后来我朋友帮我总结过,他们说我拍的角色都是i人,就是那个mbti人格里的infp。可能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i人。


从短片到长片的成长与挑战


Chris Berry:
The last film we watched today is Goodbye, Mr. Kong. This is the first film among the five short films we saw in which an older person is the main character. And then in your feature film, you also have an older person as the main protagonist. I'm just wondering if you can talk a little bit about this turn in the last few years from younger protagonist to older protagonist, from the peo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areers to people at the end of their careers. Why you did that? Do you have an idea of why that's happened?

我们今天看的最后一部短片是《春天,老师们走了》,我们注意到这是在5部短片里面唯一一部主角是年长者的。同时在之后的《宇宙探索编辑部》里主角也是一个年长者,是什么让你产生了对于主角的年龄的改变?


孔大山:
可能就是因为我年龄大了,所以我感兴趣的人群发生了一些转移。如果《宇宙探索编辑部》还有另外一个中文名的话,可能最适合的是叫《中年唐志军的烦恼》




Chris Berry:
I noticed that again in nearly all your films, the characters are setting out to do something and to achieve something. They do achieve something. But it's nearly always not what they set out to achieve.  Why are you so interested in that kind of narrative pattern?

在你几乎所有的电影中,主角都被设定成想要努力去达成一件事情,最后他们也算是达成了,但是结果却跟他们原先的预期大相径庭。你这样的设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为什么你会对这样的叙事比较感兴趣?


孔大山: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确实是在我拍摄完成之后我才发现这个规律。我总感觉电影一定是关于一个人完成他的欲望的故事,但最后他真正完成的时候,应该跟他最开始想要的其实不一样。某种程度上,这可能跟我个人的人生观也有关,你最后得到的和你最初想要的,未必是一样的。



造型、音乐与城市空间


观众1:

您刚才提到您对《长夜将尽》这部短片并不太喜欢,但实际上我个人相当喜欢它。我的理解是,男主角在片末表现出的失控,可能意味着他难以再次创作出与之前所钟爱女主角相似的角色。我不确定您是否理解为他只是失去了创作权利,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因为我之前看过一个台湾作家说过,他说作品中的角色拥有自己的灵魂,会走向自己的结局,这并不是作家可以随意改变的。因此,我想知道片末的意图是男主角无法再创作出完全类似于他以前爱上的女主角,还是他只是无法再进行创作?


孔大山:

我认为这个故事的悲剧性并不在于他再也无法创作出那样的故事,而是在于无论他是否继续创作,他都必须在何种环境下进行创作。就像有一个场景,他被工人扔出去后,面对着巨大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他只能默默地呐喊以对抗这个巨大的存在。我认为这可能是他需要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



观众2:

导演你好,我有一个关于音乐的问题。在您的这五部影片中,我注意到您广泛运用了不同流派和时代的音乐,甚至包括在《亲密爱人》中直接采用了歌曲的标题。此外,在最后一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听到许多学校里孩子们演唱的音乐。您刚才也提到了《少年马里傲的烦恼》这部影片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到了游戏主题曲的启发和灵感。因此,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对于您个人生活中的音乐,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另外,在您的创作中,音乐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孔大山:
可能是因为c。我很多短片,包括《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是在音乐的灵感下创作出来的。


观众3:
Hi director,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少年马里傲的烦恼》这部影片的。在电影学中,有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闲逛的一群人,恰好这是我的一个研究课题,所以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我想问您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是如何看待马里傲和城市之间的联系的,他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说他在城市中是一个外部的存在。为什么您选择以他闲逛于城市之中的方式来呈现?


孔大山:
对于马里傲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我实际上没有特别从形而上的角度去进行创作。在我的电影创作中,更多地考虑的是与电影本身相关的造型感。在《少年马力傲的烦恼》中,我认为一些现代城市特色的建筑结构应该出现在里面,与这个有点奇幻色彩的故事形成某种封闭的联合。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后来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片中的故事也同样经历了从城市到乡村,再到最原始环境的过渡。这都是对电影的故事性和造型感的考虑。



观众3:
谢谢导演,我的第二个问题可能会稍微带点批判色彩,关于你的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在你描述女性角色时,大部分女性要么是男性想象中小说里的美丽女孩,要么是小姐,又或者是一直在寻找但从未回归的公主。我想知道你对电影中这些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为什么你选择将她们塑造成这样的角色?


孔大山:
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男性电影创作者,我并不擅长创作丰满的女性角色,因此在我一些幼稚的短片作品中,女性形象相对单薄和苍白。但我认为在后来的长片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中,我对这些不足进行了一些弥补,并创造了一个非常丰满、生动和鲜活的女性角色,秦彩蓉。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个角色。




观众4:
导演,下午好。我在来之前看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然后读到了一篇影评,评价非常正面,给了9分(满分10分),影评的标题是“沉浸于自我表达”。在观看您的五个短片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而且我发现您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尤其在《法治未来时》中,也有有关自我表达的讽刺。所以我想问问您对自我表达持什么样的观点?您是否喜欢这个词,或者在拍摄《宇宙探索编辑部》之后,是否意识到它的局限性?



孔大山:

自我表达在很多情况下似乎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我看来,它不是贬义词,当然也不是褒义词,只是个中性词,它描述了一个创作者的状态。我认为自我表达本身没有错,只是要看是谁在进行自我表达。有些导演如果是一个特别无趣的人,他疯狂地自我表达,那他的电影就会是一场灾难。但是如果这个导演真正懂得用电影技巧来讲述故事,通过自我表达完成作品,那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所以自我表达这个词本身没有问题,拍电影本就应该是自我表达,否则干点啥不好对吧?


以及,我们所说的自我表达,有些导演只停留在自我表达这一步,缺乏第二步的关键,但我认为第二步非常重要,即用电影的方式准确地传达表达信息给观众,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有些导演可能只是想表达某种观点或情绪,但他们表达的方式过于生硬直接,观众要么接受了但会觉得生硬,要么觉得不明白、莫名其妙。我认为好的导演之所以优秀,在于他们如何以准确的电影化方式,无论是视听、剧作还是蒙太奇,将信息传达给观众,这才是完美的自我表达。



观众5:

导演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长夜将尽》这部短片中,为什么选择车间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个背景是否是可替代的?在创作短片时,我们通常会有一个主要的故事线索,但在考虑时代和背景时,环境和时代背景如何影响故事发展和人物成长是需要思考的。

孔大山:
除了音乐对我有很重要的影响外,造型也是我拍摄电影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实际上,这个故事最初的灵感来自于我听到的那段音乐——Do You Wanna Dance,然后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个巨大而冰冷的车间里翩翩起舞,我觉得那个画面非常美。基于这样的意向,我开始逆推整个故事。


至于为什么选择车间作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那种巨大、冰冷的工业感与故事的氛围相互衬托,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关于为什么不换成其他环境,我无法具体解释,因为在前期拍摄时很难找到适合的工厂场景,也有朋友建议我换成医院,但我认为医院环境无法传达这个故事所需的质感。



观众6:
导演,您好。抱歉我今天来晚了,错过了整场放映,但是因为我非常喜欢《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电影,所以我一定要赶上Q&A。这部电影跟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太贴近了,所以当我从去年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时,它就抓住了我的注意。今年3月在伦敦的电影院里观看到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有一位导演已经将我所有的这些感受拍摄出来了,这让我非常感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是:“电视上的白雪花是宇宙爆炸的余晖。”当人类聚集在一起仰望天空、跳舞或落泪时,都会聚集到一个最终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存在?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我想知道导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孔大山:
我确实曾被问到过这样的终极问题,但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我觉得我之所以拍《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电影,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述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部电影实际上并不是开放式的结局,而是有一个非常明确和坚定的结局。比如婚礼上的那段致辞,我觉得已经直白的不能再直白了。还有最后那个飞向宇宙尽头,镜头里看到了宇宙的轮廓,但实际上宇宙是没有轮廓的,这意味着本来它是一团无形无状的存在,而我已经给了这团无形无状一个形状和模样,我觉得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我想要传达的东西。非常感谢你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谢谢。


英国伦敦The Garden Cinema映后交流现场

英国优质华语电影展映计划

Chinese Cinema Project


由Plus One Films于2022年末线下发起的展映计划,无论是剧情片或是纪录片、新片或老片、长片或短片,该计划秉承「只放好片」的原则,探索华语世界的作者电影和电影美学,旨在通过持续放映的方式展示新兴的或未被充分发掘的代表性华语作品,将新一代华语影人的优秀作品及华语经典推广至英国及欧洲。该项目在伦敦地区“驻地”于市中心的独立艺术影院The Garden Cinema。


现场主持翻译

董一骄 Yijiao Dong

(IG: heather__0000ff)


文字 & 排版

李老头子

加入影迷群 

添加微信plusonefilms

Instagram|Chinese Cinema Project

⼩红书ID|加粥



如果你对接下来的展映影片有什么期待或者建议,请通过任意渠道跟我们取得联系,很希望收听到你的反馈!


PlusOneFilms
Plus One Films (POF) 位于英国伦敦,2017年由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电影学院毕业生共同创立,致力于成为一家自由而严谨的电影教育和咨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