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陕西延长石油海测滩煤矿建设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抗争的矿建工程正悄然拉开帷幕。公司承接的一、二号回风立井冻结、掘砌工程恰似一颗坚韧不拔的种子,在这片荒凉的沙漠上毅然破土而出,开启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从2024年5月进点时的荒芜与艰难起步,到11月29日双井齐发、正式动土开挖的辉煌时刻,这段历程写满了挑战与突破,彰显着无畏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如今公司已成为业主三家施工单位当之无愧的标杆项目之一。
海测滩煤矿由陕西延长石油靖边煤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采用立井开拓。海测滩煤矿一、二号回风立井坐落于海测滩煤矿风井工业场地,它肩负着保障煤矿通风系统、安全生产等重任,是整个煤矿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两个风井均采用全井冻结法施工。井筒净直径均为6m,井筒最大掘进直径为8.8m。一号回风立井井筒设计深度657.89m,冻结深度678m;二号回风立井井筒设计深度651.23m,冻结深度665m。
01
进点之初:困难重重的开局
回溯至2024年5月份进点之初,当时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艰难处境。酷热难耐的沙漠天气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成群结队的蚊虫更是肆意侵扰,让人苦不堪言。彼时,施工现场毫无基础生活设施可言,施工人员只能分散租住在当地村民家中。住处与工地之间路途偏远,每日清晨,便迎着晨曦,迈着坚定的步伐徒步前往工地,自带干粮和饮用水,一天的疲惫还未消散,又要踏上归程。不仅如此,交通状况糟糕,道路崎岖难行,大型施工设备和材料运输困难重重,水电供应更是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这无疑给工程筹备工作增添了巨大难度。在这片看似毫无希望的荒漠上,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希望……
不仅如此,村民多次因各种问题阻挠,干扰施工筹备,增加了沟通协调成本与工作难度,经过反复找当地政府、找地方村委会干部,一次次的沟通与承诺,基本上打通了第一个公路的关口。由此种种,严重阻碍了前期准备工作的正常开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如此绝境,项目部的班子成员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迅速组建了一支现场突击队,项目部经理、支部书记为队长,其他设三个工作小组,即机电设备组、技术攻关组、后勤保障组。从无到有,一支精英的技术团队,积极寻求解决施工方案。怎么干?从何下手?凭借现场一环扣一环的进度推进,展现了公司强大解决问题能力,也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和答案……
为解决水电问题,积极与当地供电、供水部门申请,由项目部一名队长专门协调处理,调配专业水电施工团队,勘测地形后,制定科学铺设方案,快速搭建临时水电线路,满足初期施工与生活需求。针对交通难题,除协调各种关系外,还组织调用大型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开山填壑,修建临时施工便道,确保材料和设备顺利进场。
针对村民阻挠问题,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小组成员深入村民群体,了解他们的诉求,耐心沟通,积极协调,通过真诚的交流,与甲方矿业公司的相互协调配合,化解了各种矛盾,赢得了村民的理解与支持,为项目施工营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02
井架安装:技术与协作的结晶
在项目筹备实施过程中,ⅣG型凿井井架的安装无疑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但也伴随着巨大的困难。这种井架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安装过程中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复杂的技术难题如同拦路虎。这种井架由数百个不同规格的部件组成,结构错综复杂,安装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项目部技术人员为了攻克难题,连续数周每日只休息不到5个小时。为了赢得工期,项目部决定尝试新的安装方式,在闷热的办公室里,对着堆积如山的图纸反复研究,一次一次地测算、认证,组织了超过20次的研讨会议,吸取多方面意见,形成了可行性施工方案,最终,创新地采用分段组装、整体提升的安装方法。安装前项目部参建人员对照措施、图纸反复推演每个安装环节。在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和安装人员在几十米高的井架上忙碌,哪怕烈日炙烤,也始终坚守岗位。在试行这种方法时,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紧紧盯着井架的每一个动作。当井架按照预定方案缓缓提升,各个部件精准对接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也得到了监理、业主领导的称赞。
这一创新性举措,恰似黑暗中的明灯,按照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仅用一天的时间顺利完成一、二号回风立井井架的吊装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了2天。这一成绩的取得,也凝聚了公司、项目部现场蹲点人员的一份汗水与辛劳。在现场,业主主要领导不由称赞道:“中鼎国际不愧是特级企业,为你们点赞!”该项目施工工程更以卓越的品质保障了井架的稳固,成为整个工程熠熠生辉的亮点。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项目部的技术实力,也展示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力量。
03
正式生产: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两个回风立井的正式开挖,项目部进入掘进施工阶段。然而工程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丛生。但凭借着众志成城的决心与百折不挠的苦干精神,成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突破重重难关,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施工任务。
表土段黄土层施工时,黄土粘性过大,导致出碴困难。黏腻的黄土紧紧附着在吊桶上,不仅增加了桶子的重量,还严重影响了出碴的效率。每次提升吊桶出井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清理吊桶壁上的黄土,施工进度因此受到极大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讨论。经过多次试验,调整了吊桶的材质和表面处理工艺,在桶壁上涂抹了一层特殊的润滑剂,有效减少了黄土的黏附。其次,租赁一台挖机守候在井口翻矸台下,及时清挖翻矸溜槽内黏聚的黄土,减少人工清理的安全风险。同时优化了出碴流程,增加了清理频次,确保吊桶能快速循环使用,从而提高了出碴效率。
然而,困难并未就此止步。当施工进入冻结层开挖后,冻结岩层的坚硬程度超乎想象,给开掘进度带来了巨大压力。在低温冻结作用下,基岩的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其硬度远超常温状态下的岩石,极大地增加了挖机炮头破碎岩石的难度,致使单次冲击破碎效果大打折扣,开掘速度随之减缓。其次在破碎过程中,由于冰的存在,出现局部冰体融化后又重新冻结的情况。导致岩石表面的摩擦力和黏结力发生变化,影响炮头的掘进效率。而且,冻土基岩在开掘过程中容易产生大块的岩石,这些大块岩石需要额外的时间来进行二次破碎。与普通基岩相比,其内部的水分结冰后使得岩石结构更加致密,强度增大。在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挖机炮头在作业时频繁遭遇不均匀的阻力,作业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炮头的角度和力度,从而增加了大量的无效作业时间,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开掘效率。普通的掘进设备在坚硬的岩层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钻头磨损严重,掘进速度十分缓慢。面对这一情况,项目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了攻克这一难关,项目部再次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采取“优化炮头选型”“调整冻结参数”“强化设备维护保养”“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冻结法立井凿井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
04
匠心打造:成就竞相学习的标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在这场与困难的较量中,项目部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人员日夜研究施工方案,不断优化调整;施工人员不畏严寒和艰苦加班加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管理人员则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辅助人员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和设备维护,为一线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正是这种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的精神,让项目部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最终成功突破了难关。
如今,海测滩煤矿一、二号回风立井工程已然华丽蜕变,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项目部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苦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在这片荒漠上浇灌出成功的花朵。使得项目部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起点,从艰难困苦中破茧而出,成为其他施工单位竞相学习的标杆,更为海测滩煤矿的矿井建设勾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该项目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为项目的后续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 | 陕西分公司 欧建生
编辑 | 关尔佳
审核 | 蔡翔宇
签发 | 杨 梅
投稿邮箱:dwxcb@zie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