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的“宿命”与“港险”的“原罪”!

文摘   2024-10-20 12:23   广东  
前几天写的一篇文章《港硕的尽头是保险?》,经过公众号推荐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争议。
有人赞同,也有人提出异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家之言,不奢求所有人都认同。
但根植于世人骨子里的,还是对保险从业者的轻蔑和抵触。虽然很多的保险从业者都已经走上了高级白领甚至金领的阶层,但依然改变不了世人的偏见。
万叔无意去改变谁,当然,也没有这个必要,在一个人没有认知升级之前,讲什么都是徒劳!万叔想讲的,是关于这个现象背后的逻辑:为什么很多人会产生这种偏见?
关于卖保险这个事情,无论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有很大的争议!
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保险是不是骗人的?
各位,拿咱们已经有些生锈的脑子想一想,如果保险是骗人的,那这些保险公司怎么可能会成为金融行业的巨无霸?很多的保险公司,又怎么可能屹立百年而不倒?
香港友邦保险成立于1919年,至今105年……
英国保诚成立于1848年,至今176年……
法国安盛成立于1816年,至今208年……
就连我们中国的中国人寿,也是随着我们新中国成立而成立的,与祖国母亲同岁,至今已76年……

2023年全球保险公司市值百强榜

各位可以再想想或者问问身边买过保险的朋友,你的车有剐蹭的时候,保险公司赔没赔?你意外损伤或者生病住院的时候,保险公司没有没赔偿?
买保险,买的就是一纸约定,只要是在约定范围之内的,都有法律保障。但保险公司毕竟是盈利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养了一堆精算师,目的就是通过大数据的计算,从而赚大赔小。用大多数人的不出险,赔偿了少数的出险人。
但我们普通人追求的,不就是要么“不出险”、要么“出险有人赔”么?
其实,买保险跟买股票一样,都是在买小概率的事情。所以,说保险骗人?真不至于。比起买股票,对于普通韭菜来说,保险还是相对友好的。
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银行、保险、证券。保险业,跻身其中,不是没有道理。
既然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不是骗人的,那为什么会出现并且流行“保险都是骗人的”这样的说法?

万叔的观点:保险公司不是骗人的,但保险公司是有原罪的!

      保险公司的原罪是什么?

      就是保险代理人制度

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个阶段:

  1. 引入阶段(1992 年)

  • 1992 年 9 月,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进入上海,将寿险个人代理销售机制引入中国。这是一种全新的保险销售模式,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的员工制销售方式有很大不同。代理人和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向客户推荐、销售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根据代理人的销售业绩发放佣金和销售奖金等。这种模式降低了保险销售的从业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保险销售中来。

  • 快速发展阶段(1993 - 今)

    • 效仿与推广:友邦保险引入代理人制度后取得的成功,让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纷纷效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老牌保险公司开始建立自己的保险代理人团队,保险代理人数量迅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代理人制度逐渐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销售模式。

    • 相关法规出台:随着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发展,监管部门也开始出台相关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管理。1995 年 6 月 30 日,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为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 规模增长:到 2017 年左右,全国登记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达到了一千万出头。其中,人保、太平洋、太平、新华等传统知名险企的代理人数量均达到了十万以上,而平安和国寿更是突破了百万级大关。


    友邦保险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外资的寿险企业。1992年把保险代理人制度引进中国。
    保险代理人制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些卖保险的,是保险公司的代理商,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他们没有底薪,只有把保险卖出去,才能活下去。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进入快车道。有资源的人,下海经商,没资源的人,下岗摆摊。老百姓开始有了存款,保险业也开始蓬勃发展,野蛮生长!
    在那个年代,哪些人成为了第一批保险代理人呢?
    答案就是:下岗职工,尤其是下岗的女职工。
    我们80、90后,小时候一提起买保险,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邻居家的“王阿姨”或者“李阿姨”,要么就是“张阿姨”或者“赵阿姨”……
    这些突然被“铁饭碗”抛弃的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又没有其他的就业机会,不得不走向没有底薪的保险代理人行业!
    要知道,人在走上绝境之时,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别说骗人,抢人、杀人、吃人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都比比皆是。
    所以,阿姨在给你介绍保险的时候,说几句夸张话,编几个唬人的故事,画几张实现不了的大饼,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那时候的人呢,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人也比较淳朴憨厚,想着亲戚邻居的,总不会骗我吧?所以就信了阿姨的话,买了几张保单。若干年后,发现保单约定的情况好像跟当初阿姨介绍的不太一样,于是,“保险都是保骗人”这个说法流传开来,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方面呢,阿姨们为了认识更多的人,卖出去更多的保险,开始不断地“陌生拜访”和“电话促销”。
    阿姨们不厌其烦,被烦者不胜其烦。
    这也成为了很多人抵触保险代理人的另一大因素。
    保险公司有没有责任?
    当然有!
    保险代理人制度,就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最大责任者。这,就是保险公司的原罪!

    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了,保险从业者更新了一批又一批,保险代理人的素质越来越高,学历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高,卖保险的方式也越来越规范。
    正是保险业的这种变化,才可能让普通人对于保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保险的偏见,也就越来越少。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直以来,万叔都是一个保险的“脱敏者”。在北京十几年,各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认识几十位,各类的保险产品也了解过很多。只在一位友邦保险的大哥手里,碍于情面,买过一个高端医疗险。
    前两年来到香港,又认识了一些香港保险代理人,因为要给我女儿买保险,所以,才了解了一些香港的保险产品,同时也了解了香港保险从业者的生存现状。
    香港保险人从业者,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涌入香港的内地精英,为了香港身份人续签,走入了保险行业。
    我把这种现象,视为“”“宿命”的!
    如果你觉得文本观点能引起你一点点思考,还请点个“赞在看”,作为我们一同成长的见证!

    ——END——

    万叔,留服管家创始合伙人,国学文学硕士;连续创业十五载,穿梭于北京与香港之间;年近四十岁,后半生决定靠投资与写作为生;分享香港生活、教育、投资及资产配置的一些感悟。

    往期文章精选:

    1、“港硕”的尽头是保险?

    2、白手起家的80、90后亿万富豪,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2、创业做生意,才是穷人翻身的最好机会!

    4、我是老万,一个香港留学中介的人生坦白局!

    叁行
    聊聊海外资产配置:保险、房产、基金、信托、家族办公室等等。 即使做咸鱼,也要做最有梦想的那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