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审批”变“提前服务” 厦门多规合一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时事   2024-11-09 07:41   北京  

2020年冬天,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然降临。福建省厦门市某集团企业代建单位用户刘东发所在的团队接到通知,一个重要项目要在三周完成从发起到生成。
  

“我接到通知后立刻把项目上传至多规合一平台生成项目策划。原本需要数周的项目前期论证工作5天内就完成了,各部门对项目的管控要求和意见迅速汇总到位,任务得以按时完成。”近日,刘东发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起这段印象深刻的往事时说。
  

多规合一是厦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点睛之笔。

  

2014年,厦门率先将当时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三规合一”一张图应用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方面,避免了规划空间打架,极大地提高了项目选址决策效率。
  

2016年5月,《厦门经济特区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颁布实施,通过立法将多规合一改革法治化、制度化,解决改革遇到的制度性障碍,增强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整体性,创造城市发展新的改革红利。
  

为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共商,厦门建立了统一的业务协同平台。
  

“利用该平台,推动建设项目空间落地决策流程再造。由以往的各部门根据各自纸质图召开线下会议研究,转为在多规合一平台上按照统一的空间底图协同决策。不仅提高项目策划生成效率,有关行业管理单位还可以提前将对项目的审批管控要求传导给用地单位,为项目后期编制设计方案、快速审批奠定基础。”厦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审批处二级调研员黄燕平介绍说。


图为厦门市环评审批人员与执法人员一起赴企业帮扶指导环境管理工作。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据介绍,从2016年5月平台启动到目前,该平台已汇聚现状、规划、管理和社会经济等669个图层,形成全域空间“一张蓝图”,接入市区行业主管部门、镇街、企业共463家单位,接入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多规合一平台越来越便捷了。比如项目落地前,通过平台可以推荐和评估符合环境准入的地块,这是在项目前期对所有底图信息的汇总之上,叠合地块选址范围、环境管控要求综合评估分析出来的。”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詹源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规合一平台打破了全市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平台提供了一个载体,最可贵的是各个部门没有把数据藏在‘抽屉’里,而是放到平台上共享。”平台技术支撑单位、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业务服务所所长袁星对此赞不绝口。她说,依托多规合一平台,全市各部门可以将项目空间问题前置至规划编制、项目谋划策划阶段,在进入审批之前提前协调和联合审查指导,将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提前落实、靠前协调,力争项目“不带问题进入审批”。
  

据悉,随着多规合一平台利用率越来越高,政府部门主动协同和提前谋划,企业“跑项目”现象已成为过去,项目实现从“被动审批”转变为“提前服务”。
  

“部门加担子、企业减负担。我们希望把前期工作做得越细越好。对于企业来说,最好就是拎包入住、照单准入。”詹源发自内心地说。

  

厦门多规合一的推进,不仅惠及企业,还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后,平台对建设项目进行环保前期准入研判,既为项目落地提供了生态环境要素支撑,又守住了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集美区某小学选址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当时我们从前期研判中发现,该学校规划选址周边三面全都是工业企业,而且还有混凝土生产企业,怕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在平台上建议另行选址。后来该小学选择了辖区内靠近公园的地块。”詹源告诉记者。

  

此外,厦门围绕规划编制、部门联动、项目审批、运行监督等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既确保多规合一改革于法有据,又以法破除体制障碍,以法推进改革创新,为加强多规合一持续改革、建设法治政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强大保障。
  

截至今年9月,平台已储备项目13395个、策划成熟项目9675个、完成意见征集13245个,审批主流程申报材料从373份精简为33份、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70%,助力审批“加速跑”。
  

开放、共享、务实、追求效率,厦门这座勇立潮头的改革之城不断探索、持续实践。



点评



□ 沈瑞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多年来,厦门不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持续擦亮多规合一招牌,已成为市委、市政府推进空间统筹治理的重要抓手,多次被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等作为经验样本复制推广,助推营商环境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财产登记指标、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评价保持全国前列。
  

为加强规划引领,厦门市创新“531”(即五年近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计划)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传导,引导各部门从“531”空间谋划库中选取地块,并依托“双清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片区控规+区域评估+管控清单”、用地清单制等机制,提前核实项目是否满足环保准入,是否涉及三区三线、土壤污染调查、不可移动文物、疑似违法图斑等管控要求,在项目进入审批前提前解决落地问题,实现用地预审与选址即来即办,助力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水土保持等事项可免于编制项目评估报告或可快速通过审查。
  

经过多年的运行和提升,多规合一平台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大大提升了企业和人民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淑秋
视频|李唯祎 代博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季天 刘旭雨


法治日报
中央政法委机关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