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倪其霞:学堂路的变迁

文摘   2024-11-24 06:43   安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文化明光↑  明光市作家协会主办

学堂路的变迁

倪其霞

学堂路位于明光市老城区的中心路与育才路之间,西接中心路,北连池河大道,是一条L型的街巷,全长约有三、四百米,中间分别与柴行巷、四眼井巷、汇源巷等巷道相通。像明光老城区的其他街巷一样,这条不起眼的学堂路已经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了明光的城市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家就住在学堂路中段。当年,我随爷爷从大马路搬迁到此,一住有近七十余年,可以说是学堂路的老住户,也是学堂路变迁的见证者。听爷爷说,这条学堂路(又称学堂巷)在建设明光火车站时就形成了,距现在至少有百年历史。如今,每当我走在这条路的街道上,就让我想起这里曾经的热闹,那些老门店、老招牌、老画面,就像一张张老人的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尤其是解放后的上世纪中后期,在这条由青石板铺就的马路上,虽然没有大马路、中心路商业气息浓厚,但也店铺林立,买卖兴隆,非常热闹。如杨氏马坊门前人欢马叫,童家织布机机声隆隆,李家弹棉花的“嘭嘭”声响,广州小鸡炕房的叽叽喳喳声,房东炒花生瓜子的噼里啪啦声等经常在我耳旁回荡。特别是一大早,我家对面王姓炸油条打烧饼的、陈家卖豆浆面条的铺子前经常排着长队。可见,这条学堂路的街道虽短却生意兴隆。

从我家往西一百多米,是建国后明光建校最早的实验小学,从中心路一进入学堂路口,就能听到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也许就是学堂路的来历吧!小学对面原是嘉山师范学校,后改建为嘉山县人民医院,这家原嘉山县最大的医院,每天都会迎送许多前来看病问诊的人。在医院对面沿柴行巷往南则是东方红电影院。在那个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电影院则是人们享受文化大餐的最好去处。因此,一条马路上有了学校、医院和电影院这几处汇聚人气的地方,无论白天晚上都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加上沿街的买卖兴隆,这里显得人气很旺,热闹非凡。夏天的傍晚,沿街居民还会在门前临时摆放的小凉床上乘凉,邻居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小孩子们在对面的老槐树下嘻闹、跳绳、丢手绢、捉迷藏,给热闹的街道再添雅趣。

我在家排行老大,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没有按时让我上学,却让我在家带弟弟。因家离实验小学比较近,我常常背着弟弟扒在学校窗户底下听老师上课。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稚嫩的儿歌声,我好羡慕他(她)们啊!好在,我也很快成为他(她)们中的一员,坐在教室里上课了。我忘不了,在学堂路上,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从学校到路上顿时人头攒动,学生们欢声笑语,唱着、跳着往家走,开心又快乐!

距离我家五十米处是学堂北巷,进巷子走到头,就是汇源巷。汇源巷不长,但故事较多。单说巷里最突出的一座炮楼,叫汪家炮楼,据说是清朝末年所建,砖木结构,高十米左右。1933年前后世道不太平,汪家用炮楼来看家护院;抗战时期,汪道涵先生曾在此和几位好友建立了“二三读书会”,宣传抗日救亡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现在,“二三读书会”旧址已改成了读书馆,供市民读出学习。作为明光一处重要的文化景点,“二三读书会”旧址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处文化的传承。

时光飞逝,四季在街巷里不断地轮回,岁月在街巷里不停地流淌。社会的发展使如今的学堂路像其它背街小巷一样,不断发生着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水泥路替代了青石板和泥泞的坑洼路,硬化的小巷和新建的小区停车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行走、停车,装修粉饰的墙体增强了沿街门面的美观感,原本不宽的马路硬是挤进了众多大小各异的车辆······。但每当我站在门前,想起当年这里曾经的繁华,看着现在如此冷清的街道、低矮破旧的房屋,不免有种沧桑感。尤其是学校搬迁、医院迁建、电影院停映、老城区停建以后,这里就大不如从前了。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容,老城区的改造,使大多数老城区的背街小巷越来越萎缩,不仅生意萧条,就连这里的年轻住户也纷纷搬进了高楼洋房,享受条件优越的小区生活。尽管现在政府在老城区的小街小巷改造中,不断地增加投入,创造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但人们还是向往着美好的生活环境。

我知道,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明光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小街小巷变化不大,虽然周边也有不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仍难掩盖老城区的破旧容颜。我相信,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变迁中,总有一天,这些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街巷名字都将一个个消失,只能在地方志、老人的回忆中向人们讲述它们的故事。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住的这条学堂路也会被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所取代,学堂路也将消失。到那时,我只能在脑海里回味那过去的学堂路,以及那些在街巷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投稿邮箱:823637003@qq.com



文化明光
有限空间 无限情怀!欢迎投稿《文化明光》,邮箱:823637003@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