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交投
《增广贤文》有语:“知止常止,终身不耻。”《道德经》中讲:“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清朝名臣曾国藩也曾说:“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古人把知止善止作为人生修养来锤炼,防止在诱惑面前迷失自己,规避各类风险,确保一生平安。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知止善止,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守住廉洁底线。
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就是要知进退、明得失,不铤而走险,事事适可而止;不贪得无厌,时时留有余地。常抱平常之心,常怀戒惧之意,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知止作为一种严于律己的优秀品格,它“止”的是贪心,“止”的是邪念,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
能否知止善止,不仅取决于智慧、经验、品德、境界,更取决于是否敬畏法度。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极爱吃鱼,人们争相送鱼上门,他却不肯收。有人问他,你喜欢吃鱼为何不收人们送的鱼?公仪休说,收了人家的鱼就要替人家办事,难免违反国家法纪,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的明智之处在于,他头脑清醒,知止善止,不让个人爱好成为自己人生大堤的“蚁穴”。
《晏子春秋》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晏子出使外域时,官府为他配备了一套好马好车,却被他推辞了,他说自己有马有车,无非是马老了一点、车旧了一点;后来官府又给他提高俸禄以养家亲,他又推辞了,觉得自己原有报酬养家已绰绰有余。他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在他看来,生活享受没有止境,“知止”即福,不“知止”即祸。祸福之差,尽在是否“知止”。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清廉建设。苏区好干部刘启耀,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他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却不动用公款分毫;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60年如一日,用手中权力为群众办了无数好事,但未给自家办半件私事;杨业功手握上亿经费,却不贪一张宣纸。正是这样的“知止善止”,体现了共产党人保持初心,抵住诱惑,不图私欲,懂得知止善止,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鲜红底色。
黑格尔早有断言:“一切人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利,甚至快乐、痛苦……皆有其确实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会招致毁灭。”他告诫世人,要知止善止,不能对欲望的过度追求,否则将付出惨重代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没有参透“大智知止,小智惟谋”的道理,不知足、不知止,贪心过重,为追求权势不择手段,为聚敛钱财无所顾忌,自以为机关算尽、万事尽在掌握,殊不知早已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最后锒铛入狱,悔恨终生。贪欲是心灵的牢笼,常使人丧失基本常识,变得愚昧疯狂。知止善止,懂得舍弃,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唯有舍弃贪念,知足知止,才能卸下包袱轻松上路,使自己行得更远,收获美好人生。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越编越密,对党员干部越往后越严。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要做到知止善止,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就要抵诱惑、控欲望,守住做人、处事的规矩和底线,心中要始终亮着法律和道德的红绿灯,当行则行,该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日日精进、久久为功的韧劲,锻造清廉之身。
通讯员 | 公路建设公司纪委 陈玉留
“云南交投”投稿邮箱:gsdwxcb@126.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