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会变
历史必将永恒
记录-整理-分享
......
▲ 明朝陶俑
▲ 明朝陶俑
▲ 曳撒
▲ 元质孙服
男子服饰
皇室及贵族服饰
▲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
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画像。台北国立博物馆藏
贴里
▲ 明神宗贴里示意图
披风
披风作为明代后期男子流行的便服,其设计与功能均与氅衣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对披风的详细描述和相关信息:
历史发展:披风是从宋元时期的褙子发展而来的。《三才图会》中将褙子称为披风,说明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
设计和材质:披风的材质与道服相似,通常采用衣服和布料制作,颜色也相同。披风的特点是对襟无镶边,衣襟前后分开不相属,有纽扣或小带作为系结的方式。其领部、袖子和衣襟通常不施加深色的缘边。
外观特征:披风的形制为直领,对襟,领的长度大约为一尺左右,有大袖和敞口。衣身两侧开裾,方便活动。衣襟可以用带子系结,也可以用花形的玉纽扣来纽系。
装饰和象征:江西南城益宣王墓出土的披风是一件黄缎绣花夹披风,两襟之间用锦带扣系。在领部、袖缘和衣身的特定位置绣有云龙海水纹样,共有12条龙纹,非常华丽,反映了其主人的高贵身份。
皇帝便服:明代的皇帝便服没有严格的规定,更多的是注重舒适和实用,同时也会随着时代风尚而变化。例如,庶民男子所戴的小帽(六合一统帽),皇帝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佩戴。
历史记录的限制:目前关于明代皇帝便服的资料相对较少,只能从零星的记录中整理出一些信息。因此,许多关于明代服饰的细节问题仍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官吏服饰
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制度非常严格,不同的服饰对应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麒麟袍作为朝服的一种,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官服之一。
款式特点:
大襟、斜领:麒麟袍采用大襟斜领的设计,这种设计源于汉族传统服饰,既符合礼仪规范,又具有一定的审美风格。
宽松袖子:麒麟袍的袖子较为宽松,便于官员行动,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服饰的宽松舒适特点。
前襟的腰际横裥:在前襟的腰际部分,有一排横裥,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可以增加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纹样和分布:
胸前、后背的纹样:麒麟袍的胸前和后背通常会绣有两组主要的纹样,通常是麒麟图案,象征着吉祥和权威。
肩袖和腰下的纹样:除了胸前和后背,肩袖的上端和腰下也会绣有相应的纹样,形成整体的装饰效果。
摆:在左右肋下各缝有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称为“摆”,增加了服装的装饰性。
质料和纹样规定:明代对官员服饰的质料和纹样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的品级使用不同的质料和纹样。麒麟袍作为朝服,其质料和纹样都有明确的规定,以显示官员的身份和品级。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明素面青玉带板-铊尾2块,长9.8cm,宽5.2cm,厚0.6cm
▲ 劉大夏,明兵部尚書-1503年
▲ 明末武官官服獅子補
▲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阳城(今属山西省晋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 徐如珂(1562年-1626年)
▲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明朝官员,藏书家。浙江鄞县(现属宁波)人。建有天一阁。天一阁藏。纸本,纵164、横95.5厘米。画像为范氏历代子孙在每年正旦、冬至祭祖悬挂用。图上个色颜料,为天然矿物质,永不褪色。此为范钦惟一肖像,历四百年,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军服胄甲
胖袄:胖袄是明代军士的一种常见服饰,其特点为长度齐膝,袖子较窄,内部填充有棉花,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暖和防护。胖袄的颜色通常是红色,因此也被称为“红胖袄”。这种设计既能够满足军士在冬季的保暖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挡敌人的打击。
对襟罩甲:骑士多穿对襟罩甲,这种服饰设计方便士兵骑马和战斗时的活动。对襟的设计使得甲衣容易穿脱,同时也能保护士兵的胸部和背部不受伤害。
兜鍪:明代的士兵在作战时佩戴兜鍪,这是一种头盔,主要用于保护头部。这些兜鍪多由铜或铁制成,比起皮革材质,金属兜鍪在防御能力上更胜一筹。
将官铠甲:将官所穿的铠甲也以铜铁为主要材料,其甲片形状多呈“山”字纹,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铠甲的制作非常精密,穿着轻便,能够在保护将官的同时,不束缚其行动。
兵士则穿锁子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还分为马身甲、鸡项、马甲、头鍪、蝢项、身甲、搭后等。
▲ 入跸图卷 局部
士庶男子服饰
常服及吉服
道袍: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以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的婚服。其特点是直领大襟,两侧开衩,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大袖或直袖收祛。
直裰:直裰是明代男子的一种常服,形如现在的长衫,特点是直领、大襟,袖子较宽松,两侧开衩,穿着时通常配以丝绦。
直身:直身也是一种常见的男子服饰,与直裰类似,但有所区别。直身有外摆,与圆领的外摆相似,而直裰则没有摆。
劳动者
裋褐:劳动者多穿的上衣下裤组合,上衣一般较短,下裤宽松,材质多为粗布或麻布,适合劳动时穿着,方便活动。
巾帽
幅巾:幅巾是一种头巾,通常用布制成,幅宽而折,戴在头上,可以保护头发不受灰尘和汗水侵扰。
大帽:大帽是一种宽边帽,帽檐较大,能够遮阳挡雨,适用于户外活动。
东坡巾:东坡巾是一种有特色的帽子,形似现代的八角帽,以文人苏轼(东坡居士)的名字命名,因其常戴此帽而得名。
儒巾:儒巾是儒生所戴的一种帽子,帽身较深,通常以绸缎等材料制成,显示出文人的身份。
飘飘巾:飘飘巾是一种轻便的头巾,形制简单,便于搭配不同的服饰。
▲ 玉洞烧丹图卷.明.仇英绘
▲ 古今列女传.存卷三.明解缙等奉敕撰.明内府彩绘本 局部
女子服饰
服装款式:明代妇女的服装确实继承了很多唐宋时期的元素,如衫、袄、霞帔等,但也有一些创新,比如立领的出现这反映了明代对于服饰细节的关注和审美变化。
左衽问题:关于明初受蒙元影响而有左衽的说法,确实存在疑问。元代蒙古人的服饰习惯以右衽为主,而且左衽在汉族传统中通常被认为是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因此,明初恢复汉族传统服饰后,应该是以交领右衽为主。
比甲:比甲的确在宋元时期开始出现,但其样式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如隋唐时期的半臂。比甲的特点是对襟、无袖,两侧开衩,这种设计既方便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明代,比甲主要流行于年轻妇女之间,尤其是在士庶家庭和奴婢中较为常见。
▲ 明朝时期陶俑
▲ 古今列女传.存卷三.明解缙等奉敕撰.明内府彩绘本 局部
▲ 倭寇图卷.旧题.明.仇英绘
成年女性多戴狄髻,并于上面插上成套的饰物,称为头面。
女性皇室与贵族服饰
明代皇后鞠衣
皇后常礼服为戴龙凤珠翠冠、穿大衫、霞帔,内穿鞠衣,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妃嫔、公主、郡主、王妃常礼服与皇后常礼服稍异。平日则穿袄裙。
▲ 明代皇后鞠衣
命妇服饰
凡命妇所穿的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大体分礼服及常服。命妇常服缀补子,品级视其夫而定,戴翟冠。冠、钗、䯻、镮、面花,两愽䯻、蒲冠等都有严格规定。
士庶女子服饰
袄裙
不束腰的设计:明代的袄裙与唐宋襦裙最大的不同在于,明代的上衣(袄)通常不束腰,而是自然下垂,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宽松舒适。
立领:明代的服饰中,立领的设计是一个显著特点。立领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使领口更加挺括,同时也增加了一种正式感。
宽衣大袖,紧袖口:明代袄裙的袖子通常较宽大,袖口则较为紧绷,这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有利于手臂的活动。
大褶裙装:明代的裙子常常设计有大型褶皱,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裙子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而且在活动时也更加方便。
劳动时的腰裙:在劳动时,明代女性会加上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更加灵活地活动。这种腰裙的设计简单实用,也是侍女和丫环中流行的装束。
▲ 古今列女传.存卷三.明解缙等奉敕撰.明内府彩绘本 局部
上襦的立领:在传统交领的基础上,明中后期女性的上襦开始出现立领的设计。立领不仅能够保护颈部,还能增加服装的正式感和端庄感,是服饰细节上的一种创新。
裙子的变化
马面裙:这种裙子以其前幅和后幅中间有一块较大的垂直布面(马面)而得名,两侧裙摆则更为收敛。马面裙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增加了行动的便利性,同时也丰富了视觉效果。
颜色和纹饰:初期裙子颜色较为浅淡,纹饰简单而不夸张,到了中期,裙子开始装饰以膝襕,即裙子中间部分的装饰带,这种装饰带有刺绣、织金、烫金等多种形式,使得裙子更加华丽和精致。
崇祯初年的裙子风格:素白和压脚:在崇祯初年,裙子颜色以素白为主,即使有刺绣纹样,也通常只在裙幅下边一、二寸的位置装饰一条花边,这种设计被称为“压脚”,既保持了整体的简约风格,又增添了一些细节装饰。
裙幅设计:最初的裙幅为六幅,后来发展为八幅,这样的设计使得裙子在行动时能够形成丰富的褶皱,如同水波荡漾,既有动态美又富有变化。
水田衣
明崇祯年间出现的水田衣就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服装,它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服饰审美的新追求。
水田衣的制作方法起初确实比较注重匀称和规律,这种制作方式使得服装呈现出整齐和谐的美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表达,因此水田衣的制作逐渐变得不那么拘泥于规则,出现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锦缎料子拼接而成的风格。
匀称制作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种锦缎料子被裁剪成规则的长方形,按照一定的规律编排拼接,使得整件服装色彩斑斓,但又保持了一定的秩序感。
自由拼接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更加自由的拼接方法,不再局限于规则的形状和大小。这种风格的服装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更具装饰性和艺术性。
水田衣与戏台上的“百衲衣”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不同材质和色彩的拼接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百衲衣在戏台上通常代表着富贵和吉祥,因为它的每一块布料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福气和好运。
至于日本模仿水田衣,这也反映了文化交流的常态。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很多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元素都影响了日本,水田衣就是其中之一。
▲ 清朝时期的配图
配饰
▲ 明永乐二十二年纍丝金凤簪-1424
▲ 明玉洁冰清委角方形铜镜
方镜是很少见的。
图案纹样
▲ 明初大型鳳凰絲挂幅
▲ 龙凤牡丹纹板,明代(1368-1644 年)
▲ 明黄色是皇室专属的颜色。这块用金线和彩线织成的屏风上,四只飞凤与莲花交替出现,每只凤凰都握着两个佛教符号。这种图案也出现在当代瓷器、景泰蓝和其他艺术形式中。明早期 纏枝蓮托八寳鳳鳥紋妝花緞 绫波纹凤凰荷花绫明代(1368-1644 年)
▲ 晚明 罕见大型百子图缂丝
▲ 六边形内嵌时令花卉图案板,16 世纪末至17世纪初 万历年间
▲ 明代(1368-1644 年),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
▲ 用僧袍碎片拼接而成的带有“千佛”图案的挂毯,15-17 世纪,明朝或清朝
明朝时期的服饰也多有人物刺绣。
参考文献:
1.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 宋濂.《元史》[M]:中华书局,1973
3. 李莉莎. 质孙服考略[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