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隆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今年的公历11月22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小雪后,气温继续下降,但并不十分寒冷,可偶见少量降雪。此时阳气潜藏,阴气转盛,草木凋零,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护阳保暖、养精蓄锐,为来年生机勃发做准备。
随着冬季的脚步走近,自然界阳气趋于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与天地相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则伤肾”。起居养生亦当顺应四时变化而养“藏”,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助阳气闭藏、精气充养。老年人精血易亏,小孩脏腑娇嫩,均经不起熬夜耗伤,建议早睡,于22:00前上床。年轻人虽气血充盛,但学习、加班、娱乐等活动较多,经常晚睡熬夜同样耗伤精血,损人正气,易致肾气亏虚,身体痿弱,为日后各种疾病种下病根,故也建议早睡,尽量于23:00前卧床休息。冬季本来就是一个静养藏守的季节,有效的休息当是这个季节调养的重点。这里建议“晚起”并不等于提倡“赖床”,需以日出时间作为尺度。体质虚寒者、年老衰弱者、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而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清晨起床应当及时穿上外套保暖防寒。因为早上气温偏低,骤然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机体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做好小雪节气的情志养生,要多晒晒太阳,中医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所带来的影响。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吃些气味芬芳的水果如香蕉、菠萝等,对调情志也有积极作用。此外,琴棋书画均是怡情养性佳选。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小雪时节在意义上代表着冬季已然来临,但对两广大部分地区,入冬仍言之尚早。然而随着日照时间变短,地面接收太阳照射的热量减少,气候由深秋向冬季的转变逐渐明显,清晨及夜晚气温明显偏低,若有凉风冷雨猝然来袭,则寒意更是明显,膳食调养当以温暖滋润为要。热粥、热汤等膳食佳肴由于水分充足,汤液中富含各种食材的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一般更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要求。平素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之人,或是容易口干咽燥、口疮粉刺、大便干结等肺胃燥热之人,一般不能耐受过度滋腻或大温大热的补品,需要通过温和平补的食疗方式进行调养。材料:补骨脂100g,胡桃肉200g,蜂蜜100g。做法:补骨脂酒拌后研末,胡桃肉捣为泥,蜂蜜煮沸后加入胡桃泥、补骨脂粉,和匀即可。每次服10g,开水调服。功效:补骨脂性温味辛,善补肾助阳,强健筋骨,而且还兼有收涩的作用;胡桃肉补肾助阳以益精,温肺纳气以定喘。两味相配,既可以用于肾气亏虚的腰痛脚软、尿频遗精,也可以用于肺肾两亏之咳嗽。适用人群:适用于正常人群冬季日常保健,以及漏精尿频、腰膝冷痛、久咳虚喘等肾阳虚弱的人群。材料:山药480g,杏仁30g,粟米750g,酥油50g,白糖25g。做法:山药洗净切片备用;粟米洗净,炒至干香,备用;杏仁浸泡1~2小时后晾干,炒熟去皮尖,切碎,备用。将粟米、杏仁、山药加清水,煮沸至稍稠,再加白糖和酥油调匀即可。功效:山药具有补脾益胃、益肺生津、固肾益精的功效;杏仁苦、温,润肺止咳,祛痰平喘,且能润肠通便;粟米可调补脾肾。三味同用,肺、脾、肾三脏得补,肺气阴得养,既可调养脾虚之食少不化,又可调整肺气不足之干痒咳嗽。适用人群:适用于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瘦弱、时有泄泻、消化不良等脾气亏虚人群,亦可用于亚健康或健康人群日常食养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