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是如何产生的?当然,防微杜渐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无用的,因为有的人总认为防微杜渐是一种形式上的断绝,并没有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然而当彻底的抛弃防微杜渐,等到悲剧真正发生的时候,却又有人开始苛责早干嘛去了?于是,悲剧与混乱变成了一个难解的问题,有时候是难解,有时候是不愿意去解决,因为问题得产生总是会伴随着麻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面对这个麻烦。
《学校风云》讲述的是发生在学校的悲剧,这部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本质上代表的是一种思潮,一种上世纪末,坏孩子的思潮。原本这个领域是没有人特殊关注过的,但是在上世纪末期,却引发了一些关注,大家一定还记得有一部欧洲电影叫《趣味游戏》,本片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校风云》讲述的是上世纪末,美国社会进入到了一种虚无境界,毒品,枪支,暴力泛滥成灾,连学校都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在学校有着这样一个犯罪团伙,他们的领头人物叫彼得,彼得无恶不作,贩毒,殴打他人,恐吓学校等等。学校的老师无不闻之色变,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解决这个坏学生带来的规矩的破坏。一个新的音乐老师来到了这所学校,他的一个建议让学校的安全现状有了改观,但是也因此被彼得团伙怀恨在心。
音乐老师在与彼得团伙的斗争当中不断地落败,而他的同事也因此而意外身亡,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校方的注意,因为这一切在校方看来,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最好的,而彼得的罪恶虽然存在,但每一次都没有直接证据,也没有目击者,因此,警方并不愿意惹上这个麻烦。
然而一直以来被彼得骚扰的音乐老师最终爆发了,原因在于彼得已经将骚扰的边界无限扩大了,音乐老师的妻子在被彼得等人侮辱绑架之后,音乐老师彻底的爆发了,在与彼得的斗争当中,他终于明白了无视规则的重要性,随后,这个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的所有人都付出了代价。
《学校风云》是一部让人看到最后会觉得酣畅淋漓的电影,但影片的本质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复仇的意义如何,而是在说除了以暴制暴,我们还有没有方式来避免悲剧的发生,尤其是校园暴力引发的悲剧的发生?看完了本片,你就会否定,因为除了以暴制暴没有受到惩罚之外,其他所有的尝试都有着无形的桎梏,这或许会引发很多人重新思考校园暴力的杜绝,但也仅仅是思考,随后,这样的问题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彻底被人遗忘了。
本片提出了这个难题,但是却没有解决的方法,当我们对于一个群体有着一种保障措施的时候,或许应该思考一下,这种保障措施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应该的,因为总有人可以在犯罪的边缘游走而不受到惩罚。这原本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是当我们过分的强调一方的时候,实际上是对于另一方的伤害。
即便是在今天,我们在面对校园暴力的时候,法律看上去总是优点飘飘然,这种飘飘然存在的法律一方面需要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另一方面却没有办法约束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犯罪。这无形之间推动了未成年人有恃无恐的暴力的泛滥,即便是他们已经有了犯罪事实,但是法律却没有办法用成年人的方式来约束他们,最终,他们的恶劣的犯罪事实也不会成为受到惩罚的必要条件。更多时候,受害者只能不了了之,哪怕受害者也是未成年。
而本片中,无疑是将这个问题的范围扩大化了,老师尚且如此,而那些没有任何保障能力的学生呢?他们当中如果出现了一个无法被约束的学生,那么校园安全究竟应该如何保证?影片一开始就展示了当毒品和暴力在校园泛滥的时候,一个学生惨死的现状,即便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学校依旧是无动于衷,一方面,学校彰显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姿态,另一方面,学校并没有直接的应对方式来管理这些已经跟犯罪融为一体的学生。尤其是当这些学生的犯罪储备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老师之后。想要给他们定罪,困难重重。
而这一切的破局者便是用一种魔法打败魔法的方式来进行的,本片中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人目睹事件的发生,当施暴者将这个当作是自己的免罪金牌的时候,他其实就应该做好自己也被反噬的准备,并没有谁是一直都能占据高位的,当他有朝一日跌落,这种痛苦就会加倍奉还。然而以暴制暴真的是解决校园暴力的灵丹妙药吗?这在1984年不是,今天依旧不是,问题不是这样,答案却让人彷徨。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