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谐音“年高”,寓意着“年年高升,步步高升”。随着春节的临近,在巢湖南岸,尤其是巢南的坝镇,大大小小的年糕加工作坊又热闹了起来,街头巷尾飘着阵阵年糕香,热腾腾与暖融融交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冬日繁忙的烟火景象。
居民排队打年糕
尽管市场上年糕随时都可以买到,但不少居民还是喜欢自己做一些年糕过年。12月26日,在巢湖市坝镇几家年糕加工点,前来加工年糕的居民络绎不绝,许多居民带着自家浸泡好的大米前来排队碾米粉、蒸米粉,加工制作再晾干年糕。在加工作坊里,做年糕的师傅们也是非常忙碌,大家相互配合,动作娴熟。他们先将浸泡好的米称重后倒入碾粉机碾成细腻的米粉,再将米粉倒进足足有80斤重的蒸桶里,再猛蒸十多分钟。米粉蒸熟后,师傅们端起长长的蒸桶,桶口朝下,“啪”的一声,稳稳地把滚烫的粉团子倒在案板上,夹着米香的热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屋子。随后,香气扑鼻的米粉经过人工捣揉和机器挤压,自动分切,一个个又嫩又糯的年糕很快就从机器里吐出来了。在店门外,一张张竹篾上晾满了刚“出炉”的年糕,偌大的晒场上白花花一片。等年糕冷却后,居民们就可以打包带回家了。坝镇年糕柔软细腻、不黏不腻、口感舒适,无论煎、蒸、炸都不会融化,味道也不会改变,是一道独特的传统美食。而年糕好吃的关键在于米。今年66岁的宣齐保,打了30多年的年糕,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傅。他说,在原料选用上,一定要是当地最好的糯米搭配着上好粳米,“年糕需要通过碾米、蒸熟、机压、切断、摊凉,才能成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宣齐保说。“我们早上5点多就开始加工了,有时候要一直干到晚上六七点。”宣齐保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加工旺季,每天加工量能达到10000斤大米。年糕所用的米都是居民自己带来的,按照每斤0.7元收个加工费。据了解,目前正值旺季,包括宣齐保家作坊在内,在坝镇几家年糕加工作坊,平均每天加工量达到20000斤。巢南年糕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家乡与远方的情感纽带。在巢湖,年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当地,热腾腾的手打年糕是当地居民冬季里最钟爱的美食,它可以和很多食品搭着吃。“我们当地有过年吃年糕习俗,我家每年都加工年糕过年,今天加工了100斤。”来自槐林镇居民尹江平说,年糕的妙在于一个“百搭”,不论是切片切条,还是做甜做咸,亦或是蒸煮炒炸,年糕就像一张白纸,任人打扮出百般滋味。喜欢吃软糯的,可以将年糕和粥一起煮,味道清淡美味;喜欢香脆口感的就用菜籽油煎一下,煎到两面金黄,一口脆一口糯,吃得满口留香。所以,多年来,过年打年糕慢慢成为坝镇当地一种传统习俗,当地居民用三成糯米和七成粳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碾粉、蒸粉、出糕等工序制作而成,寓意幸福生活年年高,成为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每家过年至少要加工几十斤米,孩子多、亲戚多的家庭,则要加工百余斤米,不仅自家人吃,还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这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