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可收集量达 626.58 万吨。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和产业基础,多措并举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引导了秸秆产业从作坊生产到现代产业升级,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有力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亳州市印发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五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年)》《亳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实施细则》《亳州市“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23—2030)》等文件,深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五化”利用技术,培育秸秆利用企业,形成秸秆离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累计实施中央财政资金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15个、1.5亿元,2017—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由89.9%提升至95.83%,产业化利用率由28.15%提升至61.1%,年利用秸秆500吨以上规模企业数量由95家发展到395家,实现了量质齐升。该市积极探索推广应用可操作、能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涡阳县开创秸秆竞拍先例,创新探索“政府+秸秆收储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秸秆竞拍新模式,推进秸秆收储向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转变,实现了秸秆由政府出资治理向企业出钱购买转变,该模式获农业农村部认可,并向全省全国推广。蒙城县借助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形成集秸秆收、储、运、加、转、销于一体的“热能托管”模式,有力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降本增效。谯城区依托丰富的中药材秸秆资源,形成稳定的“中药材秸秆收储运—肥料化利用—高品质中药材种植”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并拓宽在食品、保健等行业利用价值,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研发和应用,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安徽上元集团成功组建全市首个秸秆综合利用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产学研联合攻关。此外,安徽特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利用小麦秸秆生产农田地膜、一次性餐盒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等基础上,研发生产秸秆3D打印线盘材料,打开海外市场,年消纳秸秆1万余吨,销售收入超亿元。亳州市超臻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展秸秆绿色沼气制甲醇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建设年处理能力5000万m³的沼气制备甲醇产线,预计年利用秸秆50—100万吨,年产甲醇3万余吨,提取木质素1.4万吨、纤维素5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该市将秸秆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乡村产业,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25.6亿元。依托全国高品质肉牛、肉羊、生猪优势养殖区,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全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居全省第3、4位,肉蛋奶总产位居全省前列。结合小麦、玉米等秸秆基料化利用,大力实施食用菌产业振兴行动,所辖三县一区均被列为省“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县,年产食用菌4万吨、产值3.5亿元,成功举办第23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助力农民收入提高。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政策宣传,引导、鼓励农户自发收集、打捆,全市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年打捆离田面积985万亩,收储利用秸秆442万吨,预计增加农民收入22.1亿元。鼓励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积极打造就业增收平台,提供秸秆打捆、装卸、运输、储藏、加工等就业岗位,规模化秸秆企业带动5800多人就业,实现就业、务农、照顾家庭“三不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7元,增长7.2%、居全省第2位。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促禁”,从源头上解决焚烧秸秆难题,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PM2.5年平均浓度改善0.5%、优良天比率提升1.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降至1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粉碎腐熟还田、生物菌剂快速腐熟、高温堆肥等还田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推动粮经饲统筹,巩固青贮黄贮,发展氨化微贮,十年累计实施粮改饲项目55万亩,105家养殖主体利用秸秆32.5万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秸秆成型燃料、沼气、生物天然气,推广秸秆生物质发电、秸秆热解气等绿色用能模式,年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热解气、沼气等清洁能源35万吨,节省燃煤17.5万吨。助力村容村貌整洁。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及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体系,破解秸秆乱堆乱放难题。累计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38个,设置露天秸秆收储临时堆放点(场)724个,实现秸秆收储运网络乡镇全覆盖。全市建设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7个,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占比达42.5%。蒙城县、谯城区连续3年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未来,亳州市将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坚定秸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方向,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乡村环境生态宜居,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