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丘陵地区推动秸秆还田更需要强大技术支撑。广西集成推广了“秸秆还田循环培肥”等十大利用模式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等六大类集成技术体系共21项技术;每年在双季稻主产区建设单个规模300亩以上的早稻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循环培肥示范区100个以上,带动全区早稻秸秆科学还田技术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为了让秸秆利用“无负担”,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稻谷目标价格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挂钩的“三合一”的“奖补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好秸秆机械离田作业补贴等相关政策,制定秸秆收储、加工、利用差异化补贴机制,逐步形成“农民送—主体收—企业用—政府补”的链条式利用模式。2024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
都安县创新形成“企业牵头、政府推动、农户代养、保险保障、联建联营、滚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全区培育了规模化秸秆养牛羊和秸秆颗粒、膨化、粉状饲料等产业765个,初步建成都安等区域秸秆饲料高值化利用产业集群雏形,全区秸秆饲料化高值化利用产业产值达380亿元以上。
在秸秆还田基础上,广西推进秸秆变肥工程、秸秆畜禽工程、秸秆能源工程、秸秆原料工程建设,助推形成农户层面秸秆堆肥还田的“种植—种植”小循环、收储加工主体层面秸秆离田收储加工的“种植—收储—加工”中循环、规模主体发展秸秆利用产业的“种植—收储—加工—养殖等产业—种植(废料造肥还田)”的大循环,初步打造形成了水稻、玉米、甘蔗秸秆高效利用产业带。
来源:综合地方供稿、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等
欢迎关注
中国农村能源生态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