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和DVT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VTE是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20%,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发生VTE[包括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比非肿瘤患者高数倍。静脉血栓是指纤维蛋白、红细胞以及不等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在静脉内形成凝块。发生在置管侧肢体及其相关静脉的血栓称为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后,栓子极易脱落,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入心脏而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三大原因:血管壁损伤、血液流速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
人体血管内壁本身是很光滑的,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加上长期卧床、病情需要制动导致血流变慢;同时,应激、肿瘤、炎症反应等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中的很多物质会沉积到血管壁损伤部位,越积越多,形成了血栓。
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哪些?
1. 近期接受大的手术、外伤,骨折等,需要卧床制动的患者;
2.长时间静坐不活动,如在长途旅行,乘坐飞机火车的过程中或长期坐在电脑前面,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3. 女士在孕期及产后,口服避孕药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4. 高龄、肥胖、家族史、长期吸烟等,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5. 此外,恶性肿瘤及接受肿瘤治疗(激素治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同样是血栓的高发人群。
血栓的基本预防
1.避免久坐久站
长时间不活动,应每隔一小时活动一次,空间受限时要经常“前翘翘脚尖,后抬抬脚跟”,使肌肉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动”是最有效预防DVT的措施。
2. 戒烟限酒
3. 控制血糖血脂,多饮水,清淡饮食
避免进食动物内脏、蛋黄、肥肉、动物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手术后病人建议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
4. 早期床上活动
(1)翻身活动:每2h翻身1次。(2)踝关节跖屈、背伸、环转活动及膝关节屈伸运动(下肢运动操):每日06:00/11:00/15:00/20:00各练习一次,每次每个动作重复20次,频率以15-20次/min为宜。活动方法如下:
a.踝泵运动,可以取平卧位或坐位,先用力向上勾脚,保持10秒钟;然后用力向下绷脚尖,保持10秒钟,再用力向上勾脚10秒钟,反复进行(停顿片刻)。
b.踝关节旋转运动,同样取平卧位或坐位,先转动踝关节,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0次,再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0次,然后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10次,反复进行。
c.股四头肌运动,取平卧位,使腘窝尽量贴近床,维持10秒钟,然后放松膝盖,维持10秒钟,再使腘窝贴近床,反复进行。
d.髖膝运动,取平卧位,先弯曲膝盖和大腿,维持5秒钟,然后伸直腿,然后再弯曲膝盖和大腿,反复进行。
(3)腿部有伤口时进行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日06:00/11:00/15:00/20:00各练习一次,每次绷紧腿部肌肉后保持5s,再放松5s,重复20次。
5. 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1)由医生及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当天活动时间为1~2h,至出院时每天下床活动4~6h。(2)活动适量标准:活动后无头晕、心慌、气急、无伤口疼痛加剧等感受,活动后无极度疲乏,心率、血压无明显上升,患者自我感受可以耐受。
6. 术后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1)下肢抬高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避免膝下垫枕及过度屈髋。(2)尽量不要在床上盘腿坐及翘二郎腿,避免在腘窝下垫枕,这些动作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7.手术后卧床期间注意
医护人员会提供间歇充气加压泵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弹力袜。压力不同,型号不同。(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手术后家属也不要给患者按摩、揉捏双腿,以防有小的血栓形成,按摩后导致血栓脱落而引起心、脑、肺等部位的栓塞。
8. 注意保暖
寒冷季节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注意下肢的保暖。
9.每天“动起来”
可打开手机中的步数记录器记录每天行走的步数,以监测每日的活动量。可以遵循“三五七”原则: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保证30分钟;一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运动后心率+年龄=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