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除了乙肝,这些非病毒性肝炎也要留意!

2024-07-28 16:29   天津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它的设立旨在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肝炎防治工作。今年的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呼吁,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消除肝炎贡献自己的力量。

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长期不治疗可能严重损害肝功能,最终诱发肝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病因。随着肝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病毒性肝炎的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值得留意的是,非病毒性肝炎同样对肝脏健康构成威胁。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又称酒精相关性肝病(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 ALD)是由过量饮酒引起的一系列肝脏疾病。ALD的发生与个人的饮酒习惯密切相关。数据显示,伴随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年轻人饮酒文化的盛行,ALD患者逐年增加。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球肝癌的死亡病例中约18%的病人与饮酒有关。

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会导致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和再生,这不仅容易引发肝硬化,还大幅增加了罹患肝癌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在没有明显饮酒史的情况下,肝脏内出现过量脂肪堆积的情况。这种病症通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如肥胖、高血糖和高血脂等。随着全球肥胖率的上升,NAFLD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NAFLD可以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而NASH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和伴有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分别使患肝癌的风险增加约2倍和5倍。同时,肥胖(体重指数 BMI>30kg/m²)和重度肥胖(BMI>35 kg/m²)也会显著提高肝癌发生的风险,风险增幅分别为2倍和4倍。肥胖导致的内脏脂肪组织炎症会分泌促炎因子,引发全身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这进一步加重了NAFLD的病情。此外,糖尿病患者一般伴随其他并发症,使得NAFLD相关的肝癌预防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因此,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状态对预防NAFLD至关重要。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损伤。如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将导致持续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肝癌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肝硬化诱导下特异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染色体、端粒、基因等)的改变、细胞死亡-炎症-癌症途径及肠道微生态紊乱等有关。尽早识别和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是降低肝癌风险的关键。






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是指因各类药物、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导致的肝损伤,包括处方和非处方药物及传统中草药。由于肝脏负责代谢大多数药物,肝细胞容易受到损害。一旦患者确诊或怀疑药物性肝炎,应及时停用相关可疑药物,前往专科就诊。积极的保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N-乙酰半胱氨酸、甘草酸制剂、五味子制剂、水飞蓟素等,这些药物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对于出现严重肝损伤和肝衰竭的患者,可考虑人工肝治疗或肝移植。


非病毒性肝炎的影响日益凸显。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关注酒精相关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药物性肝炎等其他类型的非病毒性肝病,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定期体检、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及时戒酒以及合理用药是保护肝脏健康的有效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非病毒性肝病的认识,为预防肝癌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 | 肝胆肿瘤内科于灏、党委宣传处杨阳

排版 | 党委宣传处曹亚鸥

审核 | 肝胆肿瘤内科、党委宣传处



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一科
颌面耳鼻喉肿瘤科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您服务!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