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必修2 全套资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下列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②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③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④阶级出现,奴隶社会最终形成
⑤土地变为私人财产,私有制确立
⑥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A.①-②-③-⑤-⑥-④
B.①-③-⑤-⑥-②-④
C.①-②-③-⑥-⑤-④
D.①-②-③-④-⑥-⑤
2.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据此可知,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在于:
①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批判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
④为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续向哪里前进?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关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的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八大:
①明确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规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下列“四个自信”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法治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告诉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各国唯一正确的现实道路
②比较别人的路,我们必须立足他国发展模式以完善我国的社会制度
③远眺前行的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事情按照中国特点和实际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质的规定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以下属于“质的规定性”的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行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③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奋斗目标
④基于本国国情探索具有普适性的现代化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八个字概括了总书记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这表明其文化思想:
①坚持经义与治事有机结合,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②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贡献了系列原创性理论观点,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④科学回答了时代问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审好题才能答好卷,行进在“赶考”路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常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启示我们: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分析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比较别人的路,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进程渐趋统一
③远眺前行的路,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坚定自己的路,立足科学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国家可以依法运用各类国有资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1月以来,多地上市公司国有股权(2%-10%不等)被无偿划转至当地省属财政厅或其指定机构持有,在充实当地社保基金或化解地方债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举措发挥作用的途径传导正确的是:
①凭借优质股票获得收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社保基金的保障能力
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减少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③改变股票所有权属性→提升资本运营效率→增强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④依托国有资本良好信用→拓宽政府融资渠道→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按照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的相关协议,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将由人民币200亿元增至人民币28567亿元,持有70.01%的股权;包括腾讯等25家投资者以现金共计107094亿元认购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重组后,最终形成一个国有、民营、社会资本混合的产权结构。这种结构: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②表明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③有利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发展
④表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2023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提升数据供给水平、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3方面,强化保障支撑。这一《行动计划》的出台:
①有利于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交易
②旨在提高数据在所有生产要素中的地位
③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④能够确保数据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3.
A.发挥技术作用→保障按资本要素分配→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
B.发挥市场作用→处理好生产与交换关系→消除市场的局限性
C.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D.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体现技术要素价值→落实按劳分配政策
14.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支撑。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特点概括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应:
①建设全国统一制度,弱化市场基础制度实现规则统一
②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破除妨碍商品和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
③健全对外贸易体系,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④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贷款余额是指在某一时间点上银行尚未收回的各类贷款本金总额,反映银行的信贷规模。截至2023年末,中国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达17.86万亿元。图是2018-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①绿色贷款余额增加使市场流动性出现了过剩
②国有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发挥着主导作用
③金融机构绿色贷款安全性、收益率逐年提高
④企业绿色发展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三不”难题。“不愿转”,有的企业认为眼下还不到必须转型的时候:“不敢转”,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高、试错能力弱,对数字化望而却步;“不会转”,与大企业相比,众多“没钱、没人、没技术”的中小企业转型能力弱。下列解决“三不”难题的措施及其传导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①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制定数字化转型标准规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解决“不愿转”难题
②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转型资金支持力度→打消企业转型顾虑→解决“不敢转”难题
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提高数字化产品价格→解决“不愿转”难题
④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提升上下游协同效率→解决“不会转”难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
①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回暖复苏
②旨在向市场投放资金提振金融市场信心
③有助于调节货币供应,释放通货膨胀压力
④有利于宽松货币供应,缓解市场流动紧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①消费“暖”,释放消费活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②投资“稳”,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③外贸“韧”,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④资金“流”,资金“活水”助力经营主体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广东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提质行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医养康养深度结合行动等四大重点任务,基本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该行动计划旨在:
①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城乡平均化
③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保障公民享受相应的社保权益
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1-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部分)运行情况,见下表。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2024年1-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部分)运行情况
指数 月份 | 制造业(PMI)指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综合PMI产出指数 |
1月 | 49,2% | 50.7% | 50.9% |
2月 | 49.1% | 51.4% | 50.9% |
3月 | 50.8% | 53,0% | 52.7% |
(注:PMI用于衡量制造业或服务业的经济活动水平。PMI高于50%表示制造业或服务业的经济活动水平处于增长状态,PMI低于50%表示制造业或服务业的经济活动水平处于收缩状态。)
①从综合PMI产出指数看,企业生产结构性矛盾突出,要坚持减税降费
②可能受春节影响,2月份制造业处于传统生产淡季,较上月有所下降
③非制造业扩张步伐继续加快,要进一步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
④我国经济韧性将继续发挥,发展势能更强,后劲更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低于金融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致使资本和其他各种要素更多地进入金融、房地产等领域,抑制了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当前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实体经济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之策有:
①着力抑制虚拟经济的发展,将资本和其他各种要素挤入实体经济
②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
④创新金融业务,加大金融支持,助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过去,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大量出口、走俏海外,时代变迁,“老三样”已经替换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新三样”。
①展现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比较优势,外贸进出口结构趋优化
②彰显了我国坚守实业兴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和信心
③体现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推动社会总供需动态平衡
④反映了我国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型发展,助力制造产业做大做优做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2023年11月,总书记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的演讲指出:“我们致力于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三次分配”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社会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具体体现。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在于:
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产权的有效激励和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
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②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增进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奠定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
④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公布《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为根本目的,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不断增强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个人养老保险体系:
①可以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挥社会互助功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
②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
③补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短板,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④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险需求,保障老年人生活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这一论断:
①阐明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是当时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共识
③阐明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方案
④表明认清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7.
①共产党员要弘扬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担时代责任
③党员要带动身边群众,发挥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作用
④基层党组织要牢记初心使命,切实履行管理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如图漫画《连心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公民根本立场没有任何自己利益
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④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一个理想崇高、志向远大的党,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思想,就能够历经磨难而无往不胜。中国共产党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①使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表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③把中国经验上升为中国理论,实现指导思想上的独立多元
④能更好凝聚复兴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近年来,某地在党建统领“四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具体实践中,以城乡社区为最小单元,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展广泛协商,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党建统领“四治融合”模式的价值在于它能:
①发挥最大政治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②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将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③保证基层群众的决策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④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式,从根本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每年三月,“两会”联袂召开,将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汇总代表议案及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井作为总的部署在全国实施。下列能体现这一传导路径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明方向
②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权力
③政协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④国务院及各部委各司其职发挥其行政职能作用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32.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
①以纪律建设为统领,勇于自我革命的要求
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③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④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
①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②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③扩大老年人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2024年3月,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24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启动“天网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职能
②我国履行打击违法犯罪保卫国家安全对外职能
③在我国,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我国的国家职能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仅在于它能帮你免签去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更在于危急时刻来临时,祖国能带你回家!”这是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也是“外交为民”最好的写照。中国政府持续推进海外民生工程,保护中国在海外机构和公民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②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
③国家切实履行职能,为“中国脚步”走出去保驾护航
④政府积极推进中国式外交,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党中央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在上级决策部署的大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法。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民众意见,广泛依靠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答案:
1~5 BDBDD 6~10 DAABB 11~15 DBCDC 16~20 CCBAC 21~25 DDCDD 26~30 CACCA 31~35 CDBBB
36.①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勇于追梦,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⑤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37.①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相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治理完善的高标准现代化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制造业与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协同发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④坚持新发展格局,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38.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政治优势,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党的顶层设计和部署, 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乡村振兴, 要坚持科学方法、精准务实。③在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乡村振兴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中政治朱老师,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