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尽量不要问这3种问题,切记

文化   2025-01-31 18:27   甘肃  



文/木炎

很多外地工作的人,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有机会回家,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免不了串门聚会,沟通感情。

但再多的好奇,团圆喜庆的时刻,有些问题也别轻易说出口。

少打听少猜忌,谨言慎行、彼此尊重,人和气顺,新的一年才能福禄双收。

别问带有炫耀性的现实问题,失格局

前段时间,同事们闲聊过年家宴,每家都有那么几位亲戚,总爱自我标榜。

不仅喜欢把话题往自己身上引,还不忘拉踩别人。

王姐的二姐夫,在某四五线城市某单位工作,待遇优渥。

每每聚会就爱问别人工资涨没涨,过年发了啥,进而找机会显摆自己福利丰厚。

去年他换了新车,一见小妹夫的车钥匙,就阴阳怪气地问别人:老款车开那么久了,打算什么时候换新的啊?

借机又夸耀自己买新车,花了多少钱,保养多费劲。

自家亲戚虽不多计较,笑脸相迎,但实际避之不及,上桌吃饭没人愿意挨着他。

来源视觉中国
古人常说:“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

真正的君子为人处世,会展示自己的短处,不会一味吹嘘长处。

如果大家境况相当,互唠家常、互解忧伤,谈及各自现状,善意比较还属正常。

但亲友之间,过分炫耀自己的幸福,犹如在别人伤口上撒盐。

明知对方不如自己,仍追问现实问题,凸显自我的优越,只会让人反感。

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境遇,有意询问别人的经济现状,不仅有损亲人自尊,还会使感情疏离。

每个人能力有大小,谁也不想一年到头,回到家还被人拿来比较和数落。

辛苦在外打拼,年尾走亲访友,图的是团圆相聚,轻松自在。

亲戚朋友之间,低调相处是智慧,不故意攀比、真诚相待,才是比较得体。

要知道,安静过好自己的生活,谦逊平和地处理关系,才能家和人旺、事事顺遂。
别问涉及隐私的个人问题,越边界

知乎上有个提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想过年回家的?”

一个高赞回答:“当所有隐私,都要被没有边界的亲戚盘问开始。”

没结婚的人,常被追问什么时候结婚;没生孩子的又会被追问计划什么时候生;没工作的又会被盘问为什么不工作,之后有什么打算?

回答这样一个个无休无止的私密问题,好似在向别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一旦触碰到痛处,就会使人倍感压力,惶恐不安。

网友@哪吒 就很苦恼,年前,她被确诊“春节焦虑征”,回家的恐惧直达顶峰。

来源视觉中国
原来每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们就会毫无边界地问她各种私人问题。

比如,为啥不谈男朋友?有男朋友那收入高不高,有没有存钱买房?

更让人心累的是,她稍有怠慢,敷衍几句,还会面临爸妈说她“不懂事”的指责。

哪吒妈总说亲戚追问只是关心,而哪吒认为真正的关心不是打探隐私,而是保持让彼此舒服的距离。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不易和苦楚,不强求理解,但最起码,当明显感到别人不想回答时,不要穷追不舍,那样会令人讨厌,加深误解。

即使是相对熟悉的长辈好友,也要避开敏感话题,把握分寸,适可而止。

多从对方角度出发,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过年的聊天气氛才不会过于拘谨,彼此之间也更易增进感情,消除距离感。

别问带有主观批判的打压问题,伤和气

柳岩妈妈在综艺里,谈到自己女儿,直接抨击:“为什么到现在她还是个剩女?这么大岁数了,再不嫁人,就只能找老头子。”

这样毫不留情的话让很多网友深感窒息,也有人感同身受表示,家里也有类似长辈或亲戚。

越是人多的聚会,有些人就越爱揭短打压,有时虽以“过来人”身份出于好意提醒,但当事人还是会有一种被迫当众受罚的难堪感。

过年亲朋好友相聚,重要的是轻松愉悦,过多的评头论足或质疑别人的生活方式,会让亲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生疏。

来源视觉中国
网友@哼哈 分享,她今年决定将父母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过年。

因为她年中离婚了,“十一”回老家时被没眼力见的亲戚轮番盘问离婚原因。

有的问她,是不是因为她没工作,丈夫外遇导致离婚,言语间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嫌弃感。

有的同辈虽有打抱不平之感,但也摆脱不了八卦的嫌疑。

要么含沙射影地评论她不该放弃工作,要么说她做决定太过冲动,才沦落到这个地步。

罗曼·罗兰说:“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别人,既是傲慢,也是短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无论你和他什么关系,都不应将个人的观念强加于人,更不应居高临下地批判或贬低。

试图用自己的尺子丈量他人的生活,伤人也会伤己。

更何况,家庭聚会或朋友相聚,彼此不是冷漠的陌生人,尊重差异、学会倾听,大家的关系才能越处越好,日子越过越旺。

余光中说:“所有的漂泊,都在回家时有了意义。”

在外奋斗之人的回家之路,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更是对团圆时刻深切地期盼。

在2024年第6期《读者》中读到一段话:

“每个从‘战场’回来的人,都希望迎接自己的是拥抱和亲吻,希望看到的是家人衣食富足,孩子又长高了,父母依然健朗,爱人笑容灿烂。这时即使伤口疼痛,也容易隐藏和遗忘。”

当疲惫的心灵踏上归途,它期待的不是世俗的比较、刻意的猜忌、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情感的慰藉和自我的修复。

父母的一句“辛苦了”,亲人的一句“不容易”,会让那个离家拼搏的人感到一切努力都值得。

所以,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也请你善待身边每一个平凡的灵魂。

最后,祝愿你我在这浓浓的年味里,都能找回温馨如初的港湾。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她迎来好消息,全网祝福!

套公式走捷径?不要小瞧易烊千玺
春运盛况空前!网友:近期只做一件事……
“刘强东给小学老师每人发10万”冲上热搜:真正厉害的人,都离不开这4个字

“过年,去奶奶家还是姥姥家?”孩子的回答太真实,父母别埋怨


作者:木炎,用文字穿越时间。责任编辑:祁学敏。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每晚相约,陪你读书、看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