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当兵临走时的前几天,村里人像招待“新媳妇”一样!

文摘   2025-01-12 11:45   浙江  

文/汪晓佳

过去,在我们老家的农村,传袭着一个请新娘子到家吃饭的习俗:刚进门那几天,左邻右舍,族亲近房,排着队去到新婚大喜的家庭里,把新娘子请到自己家吃顿饭。

新娘子去谁家,依然是身着鲜艳夺目的花裙子,涂脂抹粉,走路轻盈,满面笑容,在请客的家人引领下,矜持地穿街走巷,引来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尾随相伴,看热闹。

这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当时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没想到,在我那年当兵临走那几天,我竟然也变成了这道风景线中的主角。本家族的婶子大娘,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儿时的同学和玩伴,听说我要当兵走了,每天都有几拨人,前脚走,后脚来,和母亲商量,一定要我去他们家吃顿饭再走。

盛情难却,尽管母亲也为我即将离家远行准备了鸡鱼肉蛋,洁白的麦面馍等平时很难吃到的美食,但是为了不让前来请我吃饭的人失望,基本上都答应了他们的邀约。

第一个去吃饭的人家,是家族里的一位大哥家,他当时担任着我们生产大队的支书,他为人忠厚谦虚,群众威信较高。我们两家住的房子,只有一墙之隔,平时关系相处得就很亲近。

那天,他在家里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了说话方便,也没请任何人前来作陪,就我们兄弟俩对面而坐,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心情特别好。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喝白酒(已忘记是什么牌子的酒了),不知道白酒的厉害,他倒一杯,我喝一杯,临了,还没走出他家院子,就哇哇地吐了一地,现场直播了。

然而,新兵自从换上军装后,回家待的时间并不多,顶多也就是两三天的样子,不可能完全满足请我吃饭的要求,请不到我到他家吃饭的人家,有的就变为赠送礼物的方式表达心情,比如临走前的那几天,我收到了几杆金星钢笔和几本带有烫金丝绒封面的日记本。

那个年代的人特别朴实、善良,对待村里当兵的孩子,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样说真的,他们送来的东西里,寄托着乡邻们美好的祝愿,特别暖心。

到了部队后,我用他们赠送的钢笔和日记本,开始坚持记日记,字数或多或少,每天都记,记完了,我就自己花钱去买日记本,一直坚持到现在仍没有放弃,五十多年间,记事的日记本总计至少也有四十多本了吧,为我进行热爱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如今的家乡农村,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谋生了,不知道每年国家春冬两季征兵时,是否还有人回来验兵,也不知道村里人是否仍像过去请新娘子吃饭那样,争相把验上兵的人请到家里坐坐话别呢?

如今,虽然我已届花甲之年,但这件事每每想起,仍然清晰记得,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告别旧时光
在这里,让我们有美好的相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