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作者阿庄-原来小杨生煎旧址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美食   2024-09-11 10:08   上海  


《追寻初心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走读上报集团周边的红色故事》之四

       

      小杨生煎和《51号兵站》小老大,照理说是风马不相及的二桩事,可就因为一个吴江路60号的门牌号把他们相连起来。

       而从邓小平住过的吴江路柏德里出来,对面就是吴江路60号小杨生煎发家地,小杨生煎在此起家,越做越大,在申城可谓家喻户晓。


       可无人知道它的前身,原先这里也是一座中共地下党的红色据点,开设过时代书店。而《51号兵站》的小老大原型刘燕如还在这购置了大量进步抗日书报,借助书店和石门路邮局的关系,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又开设了一条(上海一一镇江一一仪征一一根据地)的60号秘密邮站。这个小老大正是手眼通天,水路邮路,双管齐下,通吃天下!

       先说吴江路60号的《时代》,也是中共上海地下党的一个红色据点。而和小杨生煎同为吴江路60号的,是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1941年6月,由姜椿芳主编、以苏商时代书报出版社名义出版的进步刊物《时代》周刊就是在这里编发的。1948年8月被国民党查封。


       话说1942年,由于根据地需要,小老大梁洪的原型刘燕如在吴凇口水路日海军码头,买通黑帮头子,用走私方式,打通水上51号兵站后,后受华中局城工部之命,要他开设一条从上海通向苏南新四军根据地的秘密邮路。

      刘燕如经常到斜桥弄(今吴江路60号)时代出版社去购买该社销售的俄文《真理报》《消息报》和中文《时代》杂志以及苏联小说等寄到淮南去,所以同该社职员蒋裴之搞得很熟。虽然互不明言,但也心照不宣(因地下潜伏者都是单线朕系的),都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



       随着刘燕如寄往淮南的东西越来越多,为了不引起检查邮件的敌人注意,刘燕如和蒋裴之商量办法。蒋告诉刘一个诀窍:投向同一地址、同一收件人的书报数量凑满一邮袋,就可以由邮政分局自行装袋并扣上铅封发出,途中任何人(包括日军)都不再开封检查。但这必须与邮局封发人员联系好。时代出版社由于寄发的书报数量大,和同地段的卡德路(今石门一路)邮局的业务人员很熟悉,因此,刘燕如就常将要寄的书报通过蒋裴之向该邮局寄出。从此,生活书店、三联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许多进步书刊,都从这一绿色邮路源源不断地流向淮南“汪道源”(即当时行署副主任汪道涵与刘约定的化名)处。

        而后,刘燕如专程去往镇江市和仪征县邮局,分别打通两家邮局的关系。凡上海寄到月塘集的邮袋,可以不要查封和直送码头发出,经过以上安排,一条上海一一镇江一一仪征一一月塘集(淮南路东根据地游击区的一个重要集镇)的秘密邮路贯通了。

       

       刘燕如在晚年时说过,有些人说我就是“小老大”。这不对,“小老大”是当年战斗在上海的地下党的群体化身,我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只是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而已。


       这句话我相信,因为多年前搞建党80周年报道时,我也采访过另一个小老大的儿子,他回忆说,他父亲徐家善为完成新四军繁忙的地下运输线任务,也开设了一个高桥兵站。这个兵站也是在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的领导下,在上海秘密采购军用物质的供应线,为根据地运去大量军火,药品,及军工厂的机器设备。后被捕入獄,经地下党多方营救,才死里逃生。


       实际上革命经典老电影《51号兵站》和《永不消逝的电波》一样,里面的主人公小老大梁洪和李侠,都是用李白和秦鸿钓等几个发报员的原型揉和而成的。正如鲁迅说过,他在塑造人物中采取“杂取种种,合为一个”的方法,“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因此不足为奇了。

-----------------------------------------

《追寻初心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走读上报集团周边的红色故事》目录

1,《石库门迷路 毛泽东与中共二大擦肩而过》

2,《梅龙镇酒家曾是个“红色文艺沙龙”》

3,《向大姐在富通案件后死里逃生》

4, 小杨生煎和小老大的60号邮站


文章出处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