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多揪心
可叹国运衰
纵使泪如盆雨倾
亦只徒添亡国恨更深
华夏崛起只在今
昨港今澳门
炎黄子孙沸腾时
总盼再收宝岛梦全真
这是我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当日填写的一首《虞美人·澳门回家了》。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九周年。十月一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时时铭记,年年庆祝的日子。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里,改朝换代不胜枚举,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每一个大朝代的建立,都曾展开过一段绚丽的历史画卷,登顶过那个时代的世界巅峰。但这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却和以往的每一个朝代都不相同。他是建立在一种全新的国际环境里,也成长在一种完全和历史上各个王朝不一样的国际风云中。相对于这个世界,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却处于新工业文明的最低端,可以说在工业为王的这个新时代,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而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以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又被整个世界所鄙夷和遗弃。在西方新贵们的眼里,中国就是孱弱和卑贱的代名词。那时的世界没有人认为中国能够和历史上所有的华夏王朝那样,可以在短短几十年间再一次崛起为世界强国。
历史上的中国,因为有着强大的文化传承和完善的国家体制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农耕时代,只要给予人民一段时间的修生养息,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繁华盛世,并很快跃居到世界之巅。但两百年以来,西方的工业化革命蓬勃盛起。本来被中华视之为海外番夷的欧洲各国仰仗着工业化革命的丰厚红利以及坚船利炮,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中国,并把中国视为一块可以任意宰割的肥羊。在近代西方人看来,这个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因为历史上中国得以兴盛的基础--农耕文明不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面前,只有匍匐和颤栗。
可西方显然低估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也低估了中华人民善于学习和奋进的能力与决心,更低估了在他们眼里注定要失败的中国共产党领中国再创辉煌的能力和决心。农耕文明我们固然当仁不让,工业文明我们也有着舍我其谁的气概和决心。
当1949年新中国在这块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庄严宣告成立之时,一个伟大的赶超规划也同时展开。中国,不但是历史上的王者,也会是未来世界的领军。这一点,西方人从未料到,中国人从未自卑。
建国的艰难我们不用多说,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终于,他们得偿所愿,一个全新的中国由此建立。创业的艰难我们更是难以言说,无数华夏儿女用汗水和智慧滋润着这块国土,一个崭新的中国由此崛起。
短短的六十九年,我们完成了从农耕到工业的华丽转身,并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华夏盛世。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一个在历史上风尘仆仆的王者,怎么就能够保持住自身永久的生命力,并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内快速让自己完成蜕变,破茧成蝶。
这在我看来,是要得益于中华五千年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要知道,在数千年的世界文明中,硕果仅存的只有中华文明,所谓四大文明古国,能够系统性传承下来也只有中国,。这绝非偶然,这绝非偶然,在这样一种可以屡次涅槃,屡次重生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一定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唯一钥匙。因为无论历史怎么前行,家国如何变换,只有文化始终融汇于人们的血液之中,文化不绝,文明不灭。
我们的新中国既是历史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无论这地球上的人类文明是以农耕为主导,还是以游牧为主导,还是以工业为主导。中华文化的强大基因总是能够适应这一切,并最终引领这一切的变化,虽然我们也曾被游牧文明所打败,虽然我们也曾被工业文明所羞辱,但擦一把脸上的血和泪,站起身来并高呼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震世豪语,永远都激荡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胸间。被打到不要紧,站起来才重要,且我们还站的如此笔直挺拔,傲然于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伟人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看上去只是一首即兴即时的诗词,但其中却蕴含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面对苦难勇于从头来过的豪情壮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脚步,没有什么可以遏制当代中国再次焕发生机的理想。中国人在历经艰险,饱受磨难后,他们总是能够从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寻找智慧,汲取动力,然后努力学习,奋力拼搏,最终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斗争。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从头越,不仅需要奋勇向前的不屈勇气,也需要底蕴深厚的文化支撑。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可以屡遭挫折而终登世界之巅的奥秘所在。
在又一个国庆节到来之际,我愿意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华夏儿女的千秋万代。祝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永继昌盛。并把我们最真切的感谢送给历史上曾经为中华民族奉献毕生的英雄先哲们。正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笔笔灿若繁星的财富,今日之中华才会有着如此坚挺之韧性,有着如此繁富之智慧,有着如此博大之情怀。
回首千年,我们缅怀先哲祖辈,放眼未来,我们敢当创业大任,我们是祖辈先贤的继承者,我们也是未来子孙的开拓者。七十五年太短,我们已创下如此辉煌,一万年太久,我们还是要只争朝夕。
PS:这是一篇写于2018年国庆的文章,关于国庆,我写过和几个版本,如今再想创新已经很难,所以就把过去的文章挨次发出来吧。既为庆祝,也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