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日报】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铆在生产线上的“螺丝钉”

政务   2024-12-13 19:23   四川  
12月13日

《巴中日报》头版

以《 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铆在生产线上的“螺丝钉”》为题

报道了位于巴中经开区的伍库照明西南生产基地

原文内容

12月6日,在位于巴中经开区的伍库照明西南生产基地生产车间里,SMD光源及LED显示屏、电源及控制等24条生产线火力全开,160名工人正在全力赶订单。这160名来自巴中本地的工人如同一颗颗“螺丝钉”,钉牢在各自岗位上,本着对商品品质的坚守,始终做好每一道工序,才会生产出一批批质量过硬的产品,驱动着伍库照明将市场拓展至长三角、珠三角,甚至走出国门,远至东南亚、欧洲,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赞誉。

根系家乡,老一辈“螺丝钉”的9年坚守

在组装车间,53岁的马秀华烫着时尚的短发,穿着公司制服,戴着工作手套,正一丝不苟组装着接合器。

只见她将铝制模具搭在黑色支架和模具的钻孔连接处,再在两个钻孔的连接处分别安放1厘米宽的圆形弹簧垫片,用螺帽固定住,再将地线连接到其中一个螺丝上,并贴上特有标贴。

手工活也是技术活,实际体验过接合器穿线,才知道组装也绝非易事。记者在跟马秀华手把手学习的过程中,垫片总是从连接缝隙中滑落,不能精准对准到钻孔处。马秀华便耐心示范,让记者尝试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抵住两片垫片的下端,右手拿起螺帽迅速穿上。

这次体验,仅仅只是灯具组装车间内其中一个元件的组装环节。一天下来,马秀华在组装线上的十多道组装区来回奔走。她笑着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97年,孩子刚上初中,马秀华和丈夫便一起到外省务工,辗转多年、踏足多地,最终在2014年进入到伍库照明公司的广州工厂,开启一名灯具工人的职业旅途。

马秀华直言,“外出务工是生计所迫,返回家乡是久久期盼。我还是想做家乡的一颗螺丝钉。”

从广东省广州市到江苏省昆山市,随着伍库照明公司的壮大,其厂房搬了又搬,新的工厂于2023年落地到巴中。不少像马秀华这样的巴中本地人无疑是最高兴的。9年时光,他们一直坚持在伍库照明公司工厂的不同生产线上,如同灯具上的一颗螺丝钉。如今,灯具厂房在巴中,他们也带着期盼回到家乡。

“现在,我在组装线上,我老公在机床线上,分工合作不累人。”说起这份工作,马秀华脸上总是带着满足的笑容。她说:“可以在车间内坐着干活,比工地上干活轻松。现在更是在家门口干活,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如何描述一种灯具?马秀华会用“Nike灯”“小米灯”这样通俗易懂的表述进行介绍。“市场上的这些大品牌都是公司的合作厂商,外行不懂不同灯具的品号,我们就用这种‘品牌+灯具’的方式来表示,我们工人之间在交接组装时更加清楚。”马秀华还给记者介绍着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实用小技巧。而这些技巧,也是9年工作心得的一部分。

“老化的过程,也是成品检验的过程。”在老化室内,成百上千种成品灯具要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照射,马秀华会一遍遍观测这一批灯具的寿命长短以及是否有其他质量问题。

不想去远方,新一代“螺丝钉”的修行不辍

在一楼的机床线上,公司新添置的一台激光焊接机轰隆作响,陈光毅正手持喷枪对铸模成型的铝制灯具底座进行局部焊接,保证两个平面间的连接处不出现明显的间隙。

这个95后小伙,戴着口罩,眼睛一直聚焦在不同灯座的衔接缝隙上,手上动作颇为娴熟。

“激光焊接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对灯具底座进行微小区域内的局部加热,激光辐射的能量通过热传导向铝制材料的内部扩散,将铝板接触面熔化后形成特定熔池,以达到连接作用,还没有气孔。”陈光毅耐心且流利地向记者介绍着激光焊接机的原理。

大学毕业后,陈光毅一如同龄年轻人,想去远方看看大世界。但是在山东工作三年,越发觉得家乡好。“此心安处是吾乡。”陈光毅说。

在2023年春节过后,他跟家里人商量,想回乡就业,得到家人支持后,便成为伍库照明公司的一名焊接工人。

没有焊接经验,陈光毅便认真求教,勤学苦练,终于练到一气呵成完成工序的地步。他说:“线上的工人师傅都是本地人,好说话,会耐心指导。但是我知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在组装线上,孙燕熟练地拿起细丝钳,将筒灯的外接电线的塑料外衣给撕掉拇指长的一节,露出里面的铜线,再用电动螺丝刀将铜线与电源板相连接。

今年9月份才到公司,这个21岁的小姑娘,也仅仅工作了三个月,对电源组装业务已经十分熟悉。

“刚来的时候不会用电动螺丝刀,甚至都没见过,后来练着练着就熟练多了。在家门口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更开心。”孙燕腼腆地笑着。

两名年轻人的话语十分轻松,说着自己对工作的见解,“没有秘诀,练就完事了。”

“目前订单已排到12月底,平均每天可生产7000—8000只灯具,160名员工齐上阵,争分夺秒赶订单忙生产,我看着很高兴,有时候也会到线上给这些年轻人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该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杨新民同马秀华一样,是该公司的老工人,从巴中走出去,又在去年申请回到家乡,一如灯具上的那颗巴山螺丝钉。



END



来源:巴中日报

编辑:李金成 

审核:廖   欢  

审发:任   军

巴中经开区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对外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