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天地】他是张大千好友,画作了得,这几幅山水画雄浑苍润,气势夺人!

旅行   2024-11-04 15:06   中国  


曾晓浒山水画雄浑苍润,气势夺人

津门网小编:曾晓浒(1938—2015),四川成都人。当代中国画大家,曾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第九、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画院第一批顾问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38年10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曾还久时任成都南熏中学校长,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交厚,年幼时便常观大千先生作画,培养了对国画的兴趣。1947年入上海自新小学读书;1954年随父母到武汉入十四中学习,得到画家张肇铭、王霞宙、端木梦锡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器重;




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在求学期间,得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悉心指导,继而潜心钻研朱元及古代山水画艺,尤其喜欢研究鉴赏明代江夏派代表人物吴伟的画风画艺。对其笔势奔放,白描秀劲的艺术特色深有体会。




此后,曾晓浒分配到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其五十多年来笔耕不辍,教学相长,成就了自己融贯南北之画风,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画家。曾晓浒曾三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将湖南的韶山、衡山、张家界等山色秀水艺术地再现在人民大会堂里。




他曾多次为毛主席故居陈列馆、刘少奇故居陈列馆作画留艺。也曾为杜甫草堂、武侯祠、三苏祠博物馆、乐山大佛文馆处、宜宾赵一曼纪含馆等多处名胜圣地挥毫尽抒艺术情怀。




曾晓浒先生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诗词、书法、金石,技艺上相辅相成。曾晓浒的花鸟属于岭南画派一路承袭,他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追寻其老师黎雄才、关山月等岭南大家的画法特点,墨逸神飞,鸟语花香,状物写实,勤于写生。曾晓浒初长于西蜀,早期习画又受张大千等人的影响,重视笔墨意趣,花鸟题材大多是“以物咏志”,抒发其高远志趣。




而曾晓浒主要成就是对山水画的研究创作,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雄浑苍润,气势夺人。他以浪漫的诗情润造化之身,追求笔墨的“畅神”功能,令作画过程充满惊心动魄的美感。




在山水画创作中,既尊重生活,又善于造境,他笔下的风景已不是自然的风景,一丘一壑在融会贯通中得到升华,其思想深度和形式的张力都达到了自我体系的和谐。




曾晓浒的山水画在继承了状物精微的写真能力后又将西画的层次理念运用其中,再汲取北派山水画的苍莽浑厚、墨气浑然的优点,把坚实的笔力功夫和苍润厚重的积墨法结合起来,融汇于大块墨团对比的画面中,逐渐形成了表现潮南地域、气候、风情等自然条件的独立风格。




他的山水“真境”常由似曾相识的真景升华而来,如寒亭古道、怪木森然、小桥流水等等。其造境手法则是通过将构成法则与自然形象的巧妙融合,最后归结于—个新造之境,其构成特点一是讲究气韵,二是讲究开合,三是讲究形式变化与节奏。




他曾潜心研究古代画家,用笔直逼元人,在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他独创的画石“拖泥带草皴”和画树勾、染同笔的笔法,将用笔用墨完美地结合起来,颇具万毫齐力,苍劲润厚之特色。勾、皴、擦、点、染笔笔见笔而又墨色浑然。其笔断意连,磊磊落落,硬朗劲健的法度则颇具阳刚之气。




在用墨方面,曾晓浒竭力发挥宣纸与墨汁的亲和力,表现出酣畅淋漓的华彩溢彰,于干、湿、浓、淡、焦墨色之中表现坚石如削,苍莽斑剥之质和清润如玉、出神入化的韵味。



曾晓浒对“真境”、“真笔墨”的追求,使他的作画过程呈现一种创作的原生美,落墨勾皴时气力充沛,偶尔间巨石突兀,怪木森然,自然形态与笔墨骨气浑然天成,画石如秉笔写草书,力拔西山,画枝干如健笔写行书,精准苍辣,可谓笔笔是笔而笔笔非笔。


曾晓浒特别注重精微与粗放之间的关系,画面上最豪放最精重的用笔他往往画了一遍就留住,保持其泼辣或清润的效果,明快酣畅,而丛树垂藤等精微之处则常常深入叠加,夹叶法与点叶法交替组合,常将树尖留出亮白,以彰显阳光沐浴的闪烁,对比法则的使用则将层次拉开。


曾晓浒先生山水画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是我们在欣赏其艺术品时很清晰地感受得到的。他迄今作画一千多幅,每幅各有特点。因此,日本知名山水画家近藤佑康评价曾晓浒在“塑造意境上有自己的追求。”而曾晓浒常谦逊地说:“我现在只是处于从学习传统、跨入尊重自己理想、感受的阶段。只有执进生活的土壤里,才能开出艳丽的花。只有对祖国山川爱得炽热,才能发现山川的美。”





津门网
新媒体,好好学习,天上向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