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资源区划科技支撑 助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时事   2025-01-23 12:06   北京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前期研究,健全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监测评价等。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重大意义,聚焦农业资源本底调查、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农业生产布局优化等重点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助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一、把握发展形势,深刻认识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必要性
农业资源区划是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前瞻性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组织开展全国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对全国水、土、气、生等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系统调查,首次摸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家底。历经40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地域空间差异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一轮农业资源区划成果已难以有效支撑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全面绿色转型、农业强国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为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效的空间指引,支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适应自然资源地域变化,优化农业空间格局的迫切需要。近40年来,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时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热量显著增加,全国0℃以上积温带北移西扩,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耕作制度区域边界不断北扩,一年一熟区域面积缩小;雨量空间分布变化大,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量减少,西北和东南地区降水量增加;极端天气趋多趋强,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全国耕地重心北移趋势明显,从南方、中部地区向复种指数较低的西北和东北方向转移。因此,亟须加快摸清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底数,掌握农业自然资源地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加快构建与自然资源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格局。
二是适应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5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高于9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以上,农业生产正在从传统意义上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特别是作物品种、化肥、农药、机械、地膜和节灌等先进技术与装备普及应用,深刻改变了传统自然资源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因此,亟须系统调查现代技术装备应用情况及其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释放形成新的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是适应大食物观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1.4万亿斤,重要农产品供给比较丰富,农业生产主要矛盾已从数量不足转变为质量不高和结构性短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加快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因此,亟须研究建立适应市场消费需求升级变化、与区域资源相匹配的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提供更加充足的绿色优质农产品。
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
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涉及范围广、领域多、要求高,落实好《指导意见》,要紧扣农业资源区划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定位,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农业资源本底调查。摸清我国水、土、气、生等农业基本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现状底数,调查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的规模、结构、方式和效率,系统评价农业资源生态适宜性、农业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和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明确我国农业资源要素的时空耦合特征和短板制约及其变化趋势。
二是建立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加快健全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系统收集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水域资源等6大类资源446项指标数据。要加快推动全国重要农业资源数据平台建设,编制年度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和重要农业资源利用评价报告。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智能化”动态监测,全面加强农业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科学引导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三是编制农业资源区划。开展前期研究,重点围绕农业区划理论与技术关键问题进行攻关,系统梳理农业资源区划的目标定位、指标体系、方法技术及区划基础数据需求清单。结合农业资源地域空间分布特征,编制种植业、畜牧业、林草等行业部门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明确不同区域农业的主体功能及其主导产业配置和发展路径,构建新一轮农业区划方案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工作试点,总结工作经验,为全国层面推进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积累经验。
四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要适应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按照农业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产品产业带发展规律,分品种、分结构、分区域细化重要农产品生产布局,统筹布局重要农产品关联产业,研究农业空间集聚及价值链提升路径,构建新时期国家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区域布局框架体系,研发“数据采集-模型算法-智能决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动态监管平台,助力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夯实开展新一轮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基础
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创新性工作,要完善要素、加强保障,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在政策、技术、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要研究出台加强新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政策性文件,明确工作思路、推进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细化实施方案。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调查监测、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和保障。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区划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要依托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强农业资源区划的理论创新及其相关技术研发,推动信息技术在区划工作中的深度融合。建立农业资源区划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提高区划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强农业资源区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各地先行探索,开展试点示范,打造平台载体,注重经验积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提高全社会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认真做好舆情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 吴文斌


监制:侯馨远   编辑:李忆宁


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创刊于1980年4月6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报纸,农民日报是一份中央级、综合性大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报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