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
↓↓↓
绿孔雀 颜谦 摄
楚雄彝绣亮相AW(秋冬)2023上海时装周 楚雄州委宣传部 供图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近年来,楚雄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强高原特色农业”的殷切期盼,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目标,明确了“1+8+2”的产业布局,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了412.81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多项产业居全省前列,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居滇中五州(市)第1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现。
一年来,楚雄州持续打造滇系种业核心区。推进种业“育、繁、推、管”全链条发展,楚粳27号、28号、37号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云南省仅有的超级稻品种,“楚粳”系列水稻是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元谋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南繁冬夏繁”国家制种大县,以花椰菜为主的繁制种量占全国60%、全省90%。基本形成以水稻、青稞、蔬菜、油菜、花卉、畜禽、野生菌等为主的现代滇系种业发展格局。
楚雄州持续打造高原蔬香果地。不断提升“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蔬菜优势区等美誉,发展蔬菜170万亩,建成全省最大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亚洲最大晚熟芒果单体连片基地,发展特色水果68万亩。不断夯实全国“南菜北运”“滇菜外运”主要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西果东送”优鲜果品供给基地优势地位。
楚雄州持续打造菌香名城。“南华县野生菌达1021种、食用菌354种,野生食用菌种数占全省已知种的39.7%”资源普查成果重磅发布,品品鲜等全国食用菌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中心开市,“菌香之星”活动推动农产品“触电上网”,“世界野生菌王国”金字招牌不断擦亮,食用菌产量和产值有望连续六年居全省第2位。
楚雄州持续打造浪漫花都。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温带花卉最适宜种植区,大力发展花卉面积达13.5万亩,鲜切花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2位。不断升级“云南鲜花会客厅”,喜迎八方来客赏花、品花、购花。姚安国际花卉交易中心即将建成投入运营,即将成为全省第二个大型花卉交易中心,“世界好花看云南,云南好花在楚雄”深入人心。
楚雄州紧盯联农带农。深入推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肉牛养殖中探索“保险+金融”模式让农户“0启动资金”就可以开始养牛;食用菌栽培以“提供菌包+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模式让农户低投入当上“菌老板”;武定鸡“公司供苗+农户养殖+统一销售”激发产业潜力。同时,还大力推动核桃、中药材、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真正搭起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
2023年以来,楚雄州探索创新“四个一”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乡镇从“行政末梢”加速向“治理枢纽”转变,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助力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四个一”改革经验入选全省作风革命效能革命2024年第一批先进典型。目前,“四个一”改革由点到面全面推进,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有力支撑。
一张清单明权责,破解基层“权小责大”问题。以“一乡镇一清单”模式推进乡镇明责赋权扩能改革,构建“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法定职责+赋权事项”的乡镇权责清单体系,做到契合基层需求,贴近发展需要。目前,全州所有乡镇平均承接赋权事项135项、承接率达95.07%。
一颗印章管审批,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在全州103个乡镇1106个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中心(站),以“前台+后室”快捷办公模式,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推进办事提质增效,实现基层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3年以来,乡、村两级累计受理办件达227.70万件。
一支队伍管执法,破解乡镇“执法难”问题。在每个乡镇组建不少于5人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建立信息通报、案件移送、执法会商、争议处理等县乡执法联动机制,推动乡镇执法力量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力”转变,真正做到“看得见”就“管得了、管得好”。改革以来,全州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执法宣传服务2735余场次,日常执法检查5016余次,行政执法案件610余件。
一体协同强治理,破解基层“资源少”问题。构建“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组建规模不少于15人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打造一支具备抢险队、救援队、巡防队、服务队、宣传队“五队一体”的综合治理力量,达到阵地合建、人员合用、物资共享的“1+1+1>3”的末端治理效果。截至目前,全州已招录乡镇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员1669人,共处置群众突发事件2000余件,处置灾情848起,出动人员7563人次、车辆752辆次,抢救被困人员50名,形成“防灾在事前、小灾不出乡、大灾不出州”的安全治理格局。
下一步,楚雄州将持续深化“四个一”改革,完善乡镇体制机制,加大保障力度,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确保权责更加匹配、审批更加便捷、执法更加高效、治理更加精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海拔1060米,年平均气温21℃,是全国少有的冬季避寒胜地。近年来,围绕建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旅居目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品质推进农文康旅融合示范区,努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康养旅居”目的地,到元谋康养旅居的外地人士从2019年的2万多增加到现在的8万多。主要做法是:
整合资源,打响旅居新品牌。编制《元谋县旅居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乐游乐居”二十五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出旅居购房财政补贴、幸福食堂、节假日免费停车等暖心、贴心、舒心服务措施。投入资金24.4亿元,实施美丽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等项目建设,新建口袋公园27个,建成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四季有景的林荫大道20条11公里,全力打造特质、颜值、价值、品质“四质兼备”的21℃康养旅居城市。引进四川远达、碧桂园等优质企业,累计投资85.6亿元,建成高品质康养旅居项目28个、“屋顶花园”3个、园林式居住小区49个,累计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57万余平方米,旅居购房比例达81%。
深度融合,拓展旅居新路径。发展“体育+旅居”。举办中国元谋越野摩托车耐力赛、WCBA篮球训练赛等,承办川滇篮球友谊赛、省州青少年“两小球、三大球”、游泳锦标赛等赛事活动,接待参赛人员5万多人次。发展“医养+旅居”。探索医疗养老“两院一体”新模式和“联合体”新模式,医院建设同步规划“养”的项目,养老服务项目同步配套“医”的资源,推进中彝医药进小区、进社区,为康养旅居人士建立健康档案5000余份,提供服务2万余人次。发展“文化+旅居”。依托元谋土林、金沙湖、博物馆等景区,推出生命研学游、红旅传承游等7条精品旅游路线,乘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坛、中国诗刊社新韵律诗歌音乐会之势,推动江边新韵律诗歌小镇建设,为旅居艺术家安心旅居、舒心生活、随心创造提供良好环境。
丰富载体,擦亮旅居新名片。先后到北京、成都、昆明等地开展城市宣传推介,拍摄《寻味元谋》《寻迹元谋》系列宣传片,推出元谋《美食汇》《美食地图》,让旅居人士爽口爽胃,体验到久负盛名的美景、美食。
下一步,元谋县将继续关注康养旅居群体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和业态,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中彝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将其作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楚雄”的重要抓手来推进。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增加值46.17亿元、增长6.7%。
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全方位聚合彝医资源。楚雄州彝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彝文典籍《齐苏书》成书比《本草纲目》早12年;药材资源丰富,达243科1381种,建成4个“云药之乡”;颁布实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制定彝药材标准163个,有药品批准文号484个;彝医水膏药疗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全国率先开展彝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共认定彝医医师992人;驻楚院校每年可培育健康产业人才3000人以上;楚雄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融合打造“五大”旅居业态。打造研、学、游业态:以中小学生为重点,深度挖掘利用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奇山异水资源,开发打造科普研学、非遗研学、红色研学等主题研学产品,加强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研学实践课程建设,不断拓展研学活动场所。打造游、学、养业态:拓展老年大学游学活动空间,依托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有博物馆、红色文化旅游点等,培育开发一批康养游学、历史文化游学、红色文化游学产品,吸引州内外老年大学学员游学康养,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打造疗、休、养业态:充分发挥中彝医药、温泉等康养资源,精心谋划疗休养业态项目,推进疗休养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疗休养基地功能要素保障,积极推进疗休养品牌打造,推动职工疗休养政策落实,不断壮大疗休养产业体系。打造康、养、居业态:依托天然气候优势和区位条件,以元谋县元马镇、姚安光禄古镇打造“旅居品牌”为示范,推动乡村旅居、创业旅居、养老旅居、医疗康养旅居、度假旅居、户外运动旅居、城镇生活旅居等场景,吸引更多老专家、老教师、老艺术家、企业家等到楚雄住下来生活和创业,多方位提升楚雄旅游“新体验”,多维度擦亮楚雄旅游“新名片”,多元化开发“新社区”,着力把楚雄旅居产业培育成“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样板房”。打造文、体、旅业态:全力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户外运动线路和体育赛事品牌打造,精心开发一批徒步、攀岩、探险、漂流、定向运动等户外产品业态,积极争取举办全国性、全省性体育比赛、交流比赛,持续办好楚雄城市马拉松、紫溪山越野赛、元谋越野摩托车耐力赛等精品体旅赛事活动,让前往楚雄参赛、训练的运动员和家属,尽情品山水之韵、享田野之乐、畅康养之欢、赏城市之美,以1+1、1+N的巨大流量与留量,打造楚雄旅游新方向,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
增强产业链主体竞争力。印发《楚雄州打造“彝药之乡·滇中药谷”三年行动计划》《楚雄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组建工作专班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做到政策保障、专班推进、国资助力。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71万亩,超2万亩的种植品种10个。建成庄甸、赵家湾、云甸、富民4个医药园区,聚集发展规上限上企业55家。楚雄高新区获评全省唯一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9户,建成医药研发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13个,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个。
下步,楚雄州将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不断推动中彝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楚雄”品牌,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元谋人在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高位强力推动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全面加强科考工作力量。成立了元谋人遗址保护管理所和遗址保护中心,核定事业编制21名,聘请了8位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咨询专家,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建考古工作站。特别是今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院士工作站正式落地元谋并开展研究工作,为遗址保护利用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全面启动考古发掘研究。建立国家、省、州、县四级联动考古工作机制,2023年7月21日,元谋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以来,新发现旧石器遗址16处,出土动物化石8000余件,修复重要化石标本800多件,为元谋人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面推进保护利用项目。强化项目支撑,围绕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系统谋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元谋人人类起源科学探寻”项目,完成了《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编制,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文化传承“专精特新”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博物馆预防性保护等项目。目前,共投入资金2237万元,实施了遗址安防工程、环境提升工程和博物馆展陈提升等6个项目。
品牌打造取得显著提升。全力打造“元谋人”IP,成功举办了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围绕古人类、古生物和现代人类起源等广泛开展科普宣传,组织拍摄系列宣传短视频,制作多语言故事绘本,文学作品《从元谋人出发》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元谋人纪录片》《画说元谋人》《元谋人系列绘本》等科普作品也即将出版。明年是元谋人发现六十周年,届时也将举办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楚雄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今年以来,楚雄州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抓服务促就业。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永仁“幸福里”就业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做法和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全面构建“幸福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站点”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2+10+N”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先后打造了农业版、工业版、服务版、园区版等“幸福里”社区模式,并结合服务“一老一小”,拓展了居家养老“幸福里”“幸福里·夕阳社区”“幸福里·朝阳社区”。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幸福里”社区26个,累计服务企业1.41万户,促进就业6.78万人次。
抓创业带就业。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楚雄州特色创业平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投入3000多万元,搭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创业小镇”“创业社区(街区)”“创业村落”4类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各类群体返乡入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州新增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4.4亿元,扶持创业1942人,带动就业5784人。
抓重点稳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3.59万人,帮助0.71万失业人员再就业、0.64万困难人员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率99.48%,就业帮扶率79.56%、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
抓产业扩就业。聚焦抓项目、育产业、稳就业、促增收这个关键,紧扣“5+6”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围绕彝绣、彝药、大健康、花卉等,开展技能培训2.27万人,培育劳务品牌28个,实现直接从业9.1万人,间接带动就业27.82万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下一步,楚雄州将锚定高质量就业目标,依托农业优势、工业基础、文旅和中彝医药资源,坚持特色与优势结合、城镇与乡村融合、创业与就业联动,统筹用好各项措施政策,全力打造“就业幸福里、创业幸福地”品牌。
楚雄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殷嘱托,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永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年来,楚雄州聚焦“两个重点”守底线,让低收入群众得实惠。一方面,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机制,对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以及突出严重困难的家庭认真排查、纳入监测、定期分析,从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各方面因人因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发挥“政府救助平台”作用让群众少跑腿,办结低收入人口救助事项1万余件。另一方面,推进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为9.67万脱贫户“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增收方案,新增小额信贷3.8亿助力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推动50%以上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千方百计让脱贫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一年来,楚雄州聚焦“两个提升”增动力,让脱贫群众得实惠。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提升。紧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难点”,把困难学生资助、生源地助学贷款、雨露计划等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为上万名困难学生解决就学困难。推动脱贫人口动态新增危房改造达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救治率达100%,努力让老百姓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安全。大力推进近400件。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和水质提升工程,群众饮水保障得到持续改善。聚焦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人员应纳尽纳,对存在特殊困难人员逐村逐户识别进行特困救助供养,保障标准实现增长,不断“兜”牢民生底线,“保”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一年来,楚雄州聚焦“三类帮扶”促振兴,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强化定点帮扶。汇聚171家中央、省、州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力量,倾心倾力实施帮扶项目、购销脱贫地区农特产品促农增收,惠及群众40.3万人。深化沪滇帮扶。争取到上海市及嘉定区援助资金2.7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9个,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开展消费帮扶促进农产品销售4.23亿元,一时间楚雄“土特产”成为嘉定市场的热销品。优化项目帮扶。年内共投入中央和省级、州级衔接资金10.62亿元,把联农带农作为“硬条件”,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惠。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楚雄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靠产业。近年来,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坚持科技和资本赋能,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导向,通过“提质扩产一批、盘活复产一批、落地投产一批、谋划布局一批”突破工业、做强农业、做活服务业,构建形成了具有楚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做好“五篇文章”:
做好“资源”文章构建产业体系。围绕建设“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出台系列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和任务清单44个,全产业链打造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旅游文化、中彝医药和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5个千亿级产业,培育烟草、新兴服务、数字经济、绿色化工、房地产、金融6个百亿级产业,初步形成了“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全州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达66.5%和65.2%,重点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1.9%,对全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1%。
做好“园区”文章建强产业载体。出台园区经济发展“1+4”系列政策,调整优化1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产业园区和6个州级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发展“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做强“一园一主业”品牌,实现相近产业相对集中、集群发展。楚雄市光伏及半导体新材料基地被授予“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禄丰产业园区装备制造被省认定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楚雄高新区(云甸片区)列入全省首批5个零碳园区创建名单。2023年,4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上企业数达13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3亿元,主导产业集中度47.9%。
做好“开放”文章引培产业主体。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探索个体工商户、企业、龙头企业“三位一体”梯次成长机制,接续开展招商攻坚年行动,组建专业投融资平台,引入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民企发展,州国投集团荣获“AA+”信用等级,政银企合作成功获批宇泽三期20亿元银团贷助力企业发展,截至今年10月末,全州实有经营主体达37.4万户、同比增长15.6%、今年净增3.07万户,其中实有企业9.6万户、同比增长24.2%、今年净增1.21万户,农业、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企业等五大重点行业企业同比增速均高于35%以上。
做好“创新”文章提升产业层级。围绕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滇系种业和中彝医药等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落实鼓励创新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2021年以来,全州累计授权专利4582件,发明专利536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06件,引进培育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云南钛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楚雄云果产业研究院、华派医学中心等一批研发中心。2023年“科技入楚”签约资金346.3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4.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户,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7项,楚雄高新领创科技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森美达获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新星奖。今年,宇泽新能源申报的云南省硅材料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云南大学西南古生物研究中心正加快谋划推进。
做好“要素”文章助力产业发展。坚持要素、服务跟着产业走,探索实施专班制、大比拼、攻坚年、季度观摩和现场调度等机制,组建要素保障专班,创新白单、黄单、红单“三单制”督办,大力推行“七天工作法”,“骏马奖”连续2年全省第1位,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率、招商项目签约落地率、入库率均居全省第1位,创造了宇泽一期3GW单晶硅拉棒项目150天从签约到点火试机、元谋远达国际温泉度假酒店项目8个月从规划到运营,楚雄州迄今投资最大的工业单体项目——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16个月建成投产的“楚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