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海榆中线建成通车70周年

文摘   2024-12-23 19:30   湖北  


时光沉淀历史,奋斗赢得未来

12月19日

是海榆中线正式通车70周年

70年前的今天

英雄的公路一师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发出“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路”的口号

用汗水和鲜血筑起了

一条穿越崇山峻岭的交通大动脉

穿越时光隧道

让我们再次翻开海榆中线建设的历史卷轴

追溯那段“手拓南荒”的筑路传奇

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


出海口向南,至海榆中线公路约9公里处的西侧坡地,一座总高19.52米、碑基底层高2.21米的纪念碑静默矗立。19.52米,寓意1952年;2.21米,意为纪念221名烈士。这里便是海榆中线公路建设烈士纪念碑。碑身篆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和朱德总司令的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这条平均1.34公里就有一名修路战士或民工牺牲的公路,凝结了无数英雄的血汗与奉献,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奋斗与拼搏。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为海榆中线题词


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工程第一师是当时公路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公路一师和来自华南公路修建前线指挥部第一工程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施工队伍。后来两者合并,经过改制、重组,于1963年正式成立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这就是中交一公局集团的前身。如今,这两面珍贵的锦旗保存在中交一公局集团的展室里面。


蜿蜒在山区五指山的公路。摘自1959年6月《广东画报》



海榆中线公路的建设之艰难,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激战正酣,为加强海南防线,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国防战备公路——海(口)榆(林港)中线公路,包括公路一师在内的10万余军民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筑路大会战。海榆中线全长297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条国防公路、海南解放后第一条上等级干线公路。从海口市南海大道到三亚市榆林港,沿途穿越澄迈、屯昌、琼中、五指山等地区,途中不少地方人迹罕至,环境恶劣。


如今的海榆中线


“当时交通不便,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位从湖南津市出发的离退休老同志回忆道,“我们白天休息,夜晚行军,脚底板磨出血泡走路疼痛难忍,但没有一个人说想放弃。”在历时20多天、行程上千公里后,终于完成了在大陆的行军。渡海南下琼崖时,为防止突然袭击,战士们都头戴树枝圈,手握钢枪,严阵以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程,平安到达了海口秀英码头。大约又经过1周左右的行军后,开始了修建海榆公路的战斗历程。


吊车施工


当时施工非常简陋,工地上只有一两台苏联造的推土机、压路机,除了十字镐和铁锹,其他所有的工具都是战士们就地取材,用山里的竹子一点点编起来的。压路机不够,施工人员就用水泥混凝土制成一个个巨大的压路滚筒,由几十名战士来回拉,上百斤的石块,也都是靠人工从石场艰难抬到建桥工地上。不少民工的肩膀磨破了皮,手脚也都起了茧。


在笨重的体力劳动中,战士们靠着智慧,创造了“活钩倒土法”。那时搬运土方得靠肩挑,清倒时还要弯腰下蹲,体力消耗很大。“活钩倒土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战士们只要松开扣子就完成了倒土,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效率。


在路过五指山原始森林时,洪水、恶性疟疾、旱蚂蝗和随处可见的蛇对战士们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防止疟疾,卫生员每天要盯着战士服用黄色的抗疾药。很多战士在工程结束后,身体肤色都明显发黄。


然而,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一位建设者选择退缩。即使面对最危险的爆破开路任务,大家依然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在没有风钻的情况下,爆破队员们常常需要用手工工具,如钢钎和大铁锤,进行炮眼的凿打。在线路通过悬崖峭壁的地方,战士们都是悬空作业,用长绳一头绑在人的腰间,另一头系在崖顶的大树上,吊下来在施工点凿打炮眼。凿好炮眼,安放炸药、雷管,点燃导火索后,人便赶紧吊上去。那时,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生死的考验。离退休职工悲伤地回忆道:“一些战士在爆破时因没能及时隐蔽,被碎石击中而牺牲。”


公路测绘


无论是在山间插旗,还是在河流上架桥,大家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那时,工地上的歌声几乎成了战士们不屈斗志的象征,大家在劳动中相互鼓劲,推动着这项艰巨的工程不断前进。文化生活很单调,几个月看一次华南歌舞团演出,有时自己组织业余文娱演唱活动。筑路工人精神愉快,几年不回家没有怨言,大家爱党、爱国、爱公路事业。“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完成这项任务,给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每每回忆起来,他们依然历历在目、感触颇深。


国家交通部、中南行政委员会慰问工作团于1953年10月前往海南慰问建设海榆中线公路的全体人员和协助公路建设的海南干部群众,向大家送来印有毛泽东题词“加强防卫,巩固海南”和朱德题词“好好建设公路,为造福人民与巩固国防而努力”的锦旗,给予修路指战员和广大民兵群众以极大鼓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榆中线公路的建设逐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54年12月19日,海榆中线正式通车,这一天标志着海南的交通网络彻底改变,也象征着建设者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胜利。


1954年12月,海榆中线东山大桥通车


时至今日,公路上的东山大桥、南阶桥等多座桥梁,仍然坚实地矗立在大地上,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在公司档案馆仍完好保存着东山大桥设计图。这些手工绘制的设计图,如同用电脑制作的一般,可见当时建设者严谨的工作和专业精神。


1954年12月,海榆中线东山大桥通车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带扬鞭自奋蹄

70年波澜壮阔

海榆中线见证了“手拓南荒”的艰难与辉煌

它不仅仅是海南的交通要道

更是无数英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就的光辉大道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前行,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新时代征途的接力棒

传到了每一名一局人的手上

让我们继续传承好、发扬好“铁军”精神

深入践行“134”战略

贯彻落实“四个转型”

向着“五新四高三率先”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为加快建设成世界一流企业

矢志奋斗!

来 源 | 一公局集团微信公众号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集团华中工程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