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城西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全面深化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绿美碧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河湖治理体系,助力全区河湖从“美丽”向“幸福”汇流,不断推动区域流域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制,构筑精细管理网格。完善三级河湖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河湖长巡查履职制度,健全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形成全链条责任传导格局。抢抓汛期重要时间节点,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就安全度汛、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做出明确要求,全区上下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科学修编预案、开展实战演练、狠抓隐患排查等方面持续发力,扩大“两河三沟一渠”等风险区域巡查排查范围,开展汛期南川河景观坝水闸应急演练和实战化应用9次,清理河道淤积树木200余株,全力保障西区流域安澜。截至目前,区级河长交办、督办重要涉河问题9件次,带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员开展巡河3万余人次,解决各类河湖问题2万余件。
科技驱动,智能监控河湖动态。积极探索智慧河湖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充分利用物联网、遥感、AI及大数据技术,搭建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在湟水河、南川河、火烧沟等重点区域安装34台AI智能摄像机、3套气象监测站、8台水位水速仪,结合无人机与巡河员,实时“扫描”湖面动态,实现对河湖全方位、动态化实时监控。同时,将城西区流域内的公示牌、排污口、水源监测点、流域水质检测断面、“四乱”事件等数据录入指挥平台,全力构建立体巡查体系,确保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有效保护。
靶向施策,推动生态全面复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一河一策”治水思路,统筹实施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等综合举措,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146处管网混错接问题整改,加强溯源排查整治,制定重点排污管线“一张图”,完成96条市政管网、117.22公里污水管道、136.85公里雨水管道摸排工作,疏浚管道69.5公里。大力开展城乡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严格规范全区60个入河排口及阴山堂村污水处理工作,常态化清理河湖漂浮垃圾100余吨,污水收集率均达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全民参与,凝聚社会共治合力。深入推进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结合“节水宣传周”、法治宣传等,常态化开展宣传6场次,在人民网、魅力西区等宣传报道6篇,鼓励各界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同时,以“一镇七办”为主轴、村社区为延伸,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干部“头雁”效应作用,构建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志愿者参与的基层河湖治理模式,开展科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共建绿色家园,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
来源丨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