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9°高温,浙大紫金港求是园迎来了一群荧光绿少年,深邃而稚嫩的眼神透露着好奇与期待。他们是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成绩优异而被选拔来参加浙江大学研学的青少年们。
主题命名为“祖国情,中华行”的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活动在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展开,浙大机械学院杨赓教授为活动做开场致词。
融合了科技、探索和游戏元素的机器人主题研学对来自新疆地区的孩子们具有极大吸引力,作为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的代表,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们对科技世界的兴趣。这款参加过世界级机器人大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可识别采摘机器人,在学长的解说中,来自新疆的孩子们了解了它曾经刺激而精彩的参赛故事,也是一关于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励志案例。在落后于韩国首尔大学几乎40分的被动处境之中,浙大参赛团队稳重前行,不断调试机器人代码参数,在最终轮以超高分逆风翻盘,赢得世界级机器人大赛冠军!
精密计算下的机械臂,学长通过演示为孩子们讲解什么叫做“自由度”,以及“自由度”是如何在机器人中应用,将知识贯穿于机器人演示之中,孩子们对于机器人才能有进一步深刻的认知。
会后空翻、拜年、跳舞的四足机械狗让孩子们的兴致更为高涨,诙谐可爱的动作引发了一阵阵欢笑声。亲自上台拨弄操作杆控制机械狗移动,一定会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长讲解道,四足机械狗在目前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场景,可替代人完成许多极限环境下的工作,这也证明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可穿戴式操作的对战机器人也是趣味十足,体验的两位青少年穿戴完毕后通过移动肢体操控格斗机器人对战,火药味立刻引爆全场!来到浙大紫金港,校史馆是一定要逛的,听着浙大学姐口述着一段段浙大变迁史,从1897年成立的“求是书院”到而今享誉世界的“东方剑桥”,是一代又一代浙大人追求真理与潜心学术的历史进程。而“浙大西迁”也是浙大校史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段传奇历程。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日寇进攻上海,杭州危急,为了坚持学业,为国家保留一批知识精英,竺可桢校长毅然率领全体师生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苦历程。1937年9月,浙大一年级迁往浙江的西天目山上课,12月全部迁往浙江的建德,这就是浙江大学的第一次搬迁,第二次迁往江西吉安、泰和,第三次迁往广西宜山,第四次迁到贵州。由于浙大西迁的路线与红军长征时期前半段路线基本吻合,而落脚点又都是对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因此人们称它为“文军的长征”。历史上一代代灿若星辰的求是浙大人与当今浙大机器人的先进科研成果,何尝不是一种跨越时间长河的呼应与传承呢?名校之所以能为祖国青少年筑梦,正在于其背后浓重的人文历史底蕴与学术大家们的科研精神、教育精神,激励着祖国各处未来的花朵们奋进成长,能充分享受汲取知识的快乐,保持着学习与钻研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