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农高区建设为牵引,培育壮大一批设施产业园区和农牧业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得好、加得好、销得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蝶变”、特色产业“提质聚变”,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把握新趋势新需求,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文旅整合发展,服务业发展潜力充分释放……
今年以来,我市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每一步都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有效加固,“进”的动能加快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项目投资拉动有力。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1%。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14个,占全部投资项目个数的36.2%,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5%,占全部投资额的77.9%。在重大项目带动下,三次产业投资同步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4.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6%。
工业稳中提质。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全市2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6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5.2%。特色产业稳健前行。全市“两个基地、四个集群”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新质生产力增势良好。全市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工业产品增长有序。全市重点监测的64种工业产品中,有31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为48.4%。
农业稳中有进。我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10万亩,全市粮食总产达到58.7亿斤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85万亩。强力推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建设,力争今年总产值达到184.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以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预计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建设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1个以上。扎实推动品牌建设,计划新增绿色有机产品30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13个,力争“天赋河套”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抓好产业集群建设,预计自治区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0家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8%以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00亿元以上。
服务业高效发展。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8.9亿元,同比增长3.3%。“以旧换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2.3%。文旅融合热度升温。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游客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96.6%、91.9%。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项目为王、投资为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经济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增速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实。
磴口县16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 记者 周悦/摄
在磴口县16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区,一片片蓝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在三一重能巴彦淖尔零碳数智生产车间,一扇扇风机叶片相继下线;在位于乌拉特中旗的华润(巴彦淖尔)特尔贡风储电站,一排排“大风车”随风转动,将丰富的风能变成洁净的电能……
动能转换,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
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国家建设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机遇,聚焦新能源产业,加强基地建设,强化龙头引领,补齐链条短板,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我市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累计获批实施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3个,总规模1560万千瓦。依托千万千瓦新能源基地,聚力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三一600套叶片、锦峰400套塔筒、华电20万吨光伏支架、华闽和鲁闽新能源管桩等项目建成投产;三一600套风电主机、晶澳5GW光伏组件加快建设;华晟3GW光伏组件、上海电气风电零部件制造项目落地实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能整体提升。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速推进。1—11月,全市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9%,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5.2%。截至10月底,我市电力总装机达1205.67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967.76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80.26%。1—10月,全市发电量达259.72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达15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捣固焦炉干法熄焦节能技改项目加紧施工,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78亿千瓦时,可降低企业生产能耗,延伸产业链条;乌拉特前旗天昱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液化天然气BOG回收年产16.65万立方米提氦技改项目填补了我市氦气生产销售空白,形成了全产业链供应格局;西部铜材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和10万吨铜精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
提质升级,传统产业“转型蝶变”——
今年以来,我市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冶金、化工等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动力。1—11月,全市工业技改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增长93.4%,较去年同期提高67.0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2.5%。
华蒙肉羊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三瑞农科选育出系列向日葵品种;草原鑫河成功提取出羊血中的凝血酶、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三一重能131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全球最长陆上风电叶片纪录……
创新驱动,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今年以来,我市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以“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突围,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新产业、新赛道上尽显“科技范儿”。高技术产业投资扩大。1—11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8%,规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全市培育后备科技领军企业15家,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入库4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认定自治区领军企业1家、有效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家。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实施。启动实施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5个科技“突围”项目,推动远景风电开展5兆瓦智能风机研发项目,有序推进河套灌区水转化与生态环境关键过程综合模拟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等。
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巴彦淖尔的优势在开放,潜力也在开放。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以开放聚资源、拓空间,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甘其毛都口岸淖尔中慧监管场所 记者 张杰/摄
在甘其毛都口岸,一辆辆满载煤炭的重型卡车进入卡口快速通关,一趟趟满载农副产品的货车从“绿色通道”顺利出境。国外的优质矿产品从向北开放的大门引进来,我市的新鲜特色农产品同时走了出去。
今年,甘其毛都口岸聚焦提升通关过货能力,进一步强化与海关、边检等部门协同配合,持续优化通关流程,全面提升通关效率,助力过货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12月19日,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过货量突破4000万吨,提前12天完成全年通关过货预定目标。
一列列满载集装箱的“乌拉特号”中欧班列相继从乌拉特后旗工业园区鸣笛驶出,将葵花籽、油葵籽仁等产品运送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截至目前,“乌拉特号”中欧班列累计到发48列,累计运输货物2563柜、总重量5.42万吨,累计货值达6.17亿元。
乌拉特前旗昌兴达实业有限公司将本地枸杞、黄柿子等农产品远销26个国家,让更多人品尝到中国味道;五原县民泰农贸有限责任公司将精挑细选的葵花籽源源不断地发往伊拉克、伊朗、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磴口县的众聚达贸易有限公司将浓香扑鼻的蜜瓜出口到了越南……
我市是“蒙字号”农产品出口的“领头雁”,出口额占内蒙古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七成。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出口企业开展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一批批农产品走出国门,葵花籽、番茄酱、脱水菜等特产远销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11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2.5亿元,同比增长2.8%,全区占比为21.4%,位列全区第一。其中,出口额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11.8%;进口额完成333.4亿元,同比增长1.1%。
文字:记者 黄景莲 郭利平
编辑:崔瑨
校对:贾楠
编审:吕珂慧
审核:王剑
终审:韦嘉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巴彦淖尔日报官方微信(ID:bynr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