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怎么传承历史文化的?

文摘   2025-01-27 06:01   四川  
摄影师:8848

儿童是怎么传承历史文化的?
儿童是如何在99%的人类历史中学习的?
华盛顿州立/文
高子蕙、高婷、张悦悦、郝敏喆、滕芝瑞、沈怡丹、周毓倩、刘志静、惠睿萍、郑红、王语桐、潘琬婧、粟垒、林亿淇、李奕宸、陈家璇、许中慧、谢天惠、杨璧源、强敬淑、周羽婧、窦鑫悦、杨秦春晓、蒲孙兰、马婧涵、李娜、梁智博、冯源、刘柯翔、陈艺心、王一帆、李沐晗、颜铭希、许夏兰、罗浥瑜、王欣然、刘佳宜、杨万鑫、刘文乐、张语珊、李佳俊、程果、罗依雪、李彦颖、李昂、杨佳怡、邓梦岑、宋欣蓉、梁伊琳、黄诗韵、李子鸢、罗秋予、吴昊扬、张茗涵、田凌毓、彭骊伊、余斯亮、王梦瑶、王禹博、雷雳译

    与美国的孩子不同,刚果盆地的狩猎采集儿童通常在六七岁时就已经学会了如何打猎、辨别可食用植物和照顾婴儿。
    根据华盛顿州立大学主持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这种快速的学习得益于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文化知识不仅由父母传承,还来自于更广泛的社区。
    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在非洲各种自然环境中的狩猎采集者群体中,为何许多文化特质得以保存数千年。
    “我们关注狩猎采集者,因为这种生活方式占据了人类历史的99%,”华盛顿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巴里·休利特说。“我们的身体和心智适应了这种亲密的小团体生活,而不是现代城市生活。通过研究这些社会里的孩子如何学习,我们旨在揭示人类能够适应全球多样化环境的机制。”
    在这项研究中,休利特和同事们使用观察和民族志数据,研究了狩猎采集社会中九种不同文化传递模式,即儿童从谁那里以及如何学习。
    他们的分析显示,与儿童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成员在向儿童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重要。此外,研究表明,狩猎采集儿童和青少年获得的文化知识中,大约有一半来自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与之前更关注父母向孩子传递知识的研究形成了对比。
    休利特解释说,这些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狩猎采集社会中的儿童从多种来源学习,包括父母、同伴甚至社区中的非亲属成年人。这与西方核心家庭模式形成对比,在核心家庭中,学习通常以父母或学校中的老师为中心。
    狩猎采集社会中广泛的非正式学习网络是由亲密的生活环境促成的。小营地通常由25-35人组成,他们住在彼此仅几步之遥的住所中,这种环境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并与各种人群互动。这使他们能够通过一种通常是微妙且非言语的过程学习基本技能,包括照顾婴儿、烹饪以及狩猎和采集。
    研究还强调了平等主义、对个人自主性的尊重以及广泛共享在塑造狩猎采集者文化知识传递中的重要性。例如,孩子们通过观察周围成年人和儿童的行为来学习平等和自主的重要性。他们不是被迫学习,而是被给予自由去自主探索和练习技能,从而培养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休利特说:“这种学习方法促成了我们所说的‘累积文化’——即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并将其代代相传的能力。与许多非人类动物不同,它们的社会学习仅限于少数技能,人类已经发展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结构,这使得成千上万的文化特征得以传承。这使我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创新和适应,从茂密的森林到干旱的沙漠。”
    展望未来,休利特希望这项研究能提供对人类社会学习本质以及文化整体如何随着时间得以保留和变化的更细致的理解。

资料来源:
https://news.wsu.edu/press-release/2024/11/19/study-helps-explain-how-children-learned-for-99-of-human-history/ 

拓展链接



雷雳和学生们
雷雳和学生们 @您能看懂的心理学,全是最近的新发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