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在北汽蓝谷签署了L4级无人驾驶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开发具备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能力的Robotaxi量产车型,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规模化应用。根据协议,双方计划在2025年完成并推出首批基于极狐阿尔法T5的Robotaxi车型,目标是在国内市场投放至少1000台北汽新能源Robotaxi车辆,积极推进全无人驾驶Robotaxi在国内市场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小马智行的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北汽新能源。10月10日,广汽集团也宣布对小马智行深化战略投资,这一举措反映出传统车企与自动驾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趋势愈加明显。无论是北汽新能源还是广汽集团,这些合作都体现出传统车企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高度重视与加速布局。对此,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将新能源车改装为Robotaxi比从零开始研发专属车型要更简便。与燃油车复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系统不同,新能源车的结构更简洁,便于集成自动驾驶技术。因此,自动驾驶企业与销量增长遇到瓶颈的传统车企的合作,推动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不仅能有效降低开发难度和成本,还能加速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这一合作模式将成为自动驾驶行业实现更广泛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推动力。共推L4级Robotaxi量产近日,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与北汽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引发广泛关注。11月2日,双方在北汽蓝谷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同开发具备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能力的L4级Robotaxi量产车型,以推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的大规模应用。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极狐阿尔法T5车型和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展开全无人驾驶Robotaxi的研发合作。目前,双方已在车规级自动驾驶套件、车型生产、底盘冗余设计和座舱创新等方面启动联合攻关,计划于2025年完成首批极狐阿尔法T5 Robotaxi车型的量产。同时,按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下一阶段发展规划,双方将致力于推动L4级车型的量产公告认证,并计划在未来车型上继续合作。此次合作旨在整合小马智行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和Robotaxi运营方面的优势,与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整车制造及技术研发方面的产业经验。双方希望通过这一合作,为国内市场提供至少千台量级的北汽新能源Robotaxi车型,助推全无人驾驶Robotaxi的商业化加速落地。此外,双方还计划在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供应链协同、车辆销售和技术出海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小马智行Robotaxi业务总经理张宁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合作是小马智行推进Robotaxi大规模量产的重要一步。“北汽新能源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积累,尤其在车辆平台架构和冗余设计方面,为高阶自动驾驶做了前瞻性布局。我们坚守‘让自动驾驶触手可得’的初心,相信双方的合作将使L4车型量产取得重要突破,使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国内更多地区落地开花。”小马智行方面还透露,其千台级Robotaxi商业化进程主要聚焦技术研发、量产推进和运营三大维度,包括L4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规级研发、与合作伙伴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实现千台级Robotaxi的规模运营,并在达到千台规模时实现单车盈利。北汽新能源作为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骨干企业,长期致力于智能化与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创新研发,积极推进高端智能汽车的产业化应用。此次与小马智行的联合攻关旨在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的持续发展。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政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三年内,双方计划在北京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车队,助力北京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运行范围最广、服务人群最多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小马智行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已进入研发验证阶段。2024年上半年,小马智行的全无人Robotaxi单车日均订单量已超过15单,成为Robotaxi运营的关键里程碑。行业数据显示,全球Robotaxi服务预计将在2026年左右迎来大规模商业化,中国有望成为这一市场的最大参与者,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2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占全球Robotaxi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车企布局NOA成趋势小马智行的合作伙伴不仅限于北汽新能源。10月10日晚,广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宣布,计划对小马智行增资不超过5.5亿元,通过标的企业辰致科技有限公司的评估值,获得小马智行30%的股权。此外,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有限公司也将向小马智行投资2700万美元,以深化业务协同,推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广汽集团方面表示,双方早在2018年就开始了深度合作,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组建Robotaxi车队,合作逐步推进。本次的战略投资进一步表明广汽集团在Robotaxi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决心,希望通过与小马智行的紧密合作,加速Robotaxi的商业化普及,为未来智能出行奠定基础。目前,国内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智能驾驶系统逐渐成为新车的标准配置,不少车企纷纷加码自动驾驶领域的投入,以期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除广汽外,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也在积极与自动驾驶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形成了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共同发力的趋势。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国内自主品牌在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包含L2+和L2++)上的配套量大幅增长。其中,比亚迪、吉利、奇瑞和长安四大自主品牌分别实现了72.5万、22.9万、12.3万和12.1万套的L2系统配套量,渗透率依次为37.1%、39.7%、29.9%和22.4%。比亚迪凭借较大的市场销售体量,在L2级别智能驾驶的配套量上位居自主品牌榜首。然而,尽管自主品牌的L2搭载量有所提升,但整体渗透率相对较低,表明L2在自主品牌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除了L2系统,在更高等级的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领航驾驶)智能驾驶领域,新兴品牌目前仍处于主导地位。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国内高速NOA系统累计配套量已超93万套,渗透率达到7%;城市NOA也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渗透率达1.3%。理想、蔚来、阿维塔和智界的NOA系统渗透率均为100%,问界和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的NOA渗透率也超过90%。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NOA搭载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纵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业内普遍认为NOA是通向完全自动驾驶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城市NOA的普及,对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传统车企若要在未来的智能驾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快NOA的研发进程,增强自主技术的储备,并扩大量产规模。对此,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表示,传统车企与自动驾驶企业的合作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形成了双向依存的关系。“自动驾驶公司在当今市场环境下高度依赖整车企业的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数量众多,但多数仍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公司甚至没有稳定的业务来源,仅依赖资本投入生存。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要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必须与整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林示解释道。此外,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传统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不仅能够增强各自的竞争力,还有助于整个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这种合作一方面整合了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共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加速产业的整体升级。”郭涛指出,“在智能驾驶领域,整车企业具备丰富的生产资源和市场渠道,而自动驾驶企业则在技术创新上拥有显著优势,二者合作能够有效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