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料烧成理论与技术知识

百科   2024-11-24 08:00   湖南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概述

新型干法,就是以悬浮预热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并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成果广泛用于水泥生产全过程,使水泥生产具有高效、优质、低耗、环保和大型化、自动化特征的现代水泥生产方法。

传统的湿法、半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中,生料的预热、分解和烧成过程均在窑内完成。虽然回转窑能够提供断面温度分布均匀的温度场,并能保证物料在高温区有足够的停留时间,能够满足熟料在高温下煅烧的需要,但作为传热、传质设备其效率则不理想,因为窑内物料主要处于堆积状态,气流与物料的接触面积很小,热传导及对流换热效率很低,同时在堆积状态下,内层物料分解反应受到抑制。因为反应产物CO扩散的面积很小,阻力大、速率慢,料层内部颗粒被CO气膜包裹,CO的分压大,分解要求温度高,这就增加了石灰石分解的困难,降低了分解速率。

悬浮预热、窑外分解技术的突破,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料的预热、分解过程的传热状态,将窑内(物料堆积状态下)的预热和分解过程,分别移到预热器和分解炉内进行。从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从悬浮预热窑的30%左右提高到85%~95%。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有利于缩小窑的规格及生产大型化,而且可以节约投资,延长衬料寿命。

第一部分  悬浮预热技术

悬浮预热技术是指低温粉状物料均匀分散在高温气流之中,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交换,使物料得到迅速加热升温的技术。    

1.1悬浮预热技术的优越性

悬浮预热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料预热过程的传热状态,将窑内物料堆积态的预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预热。由于物料悬浮在热气流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因此传热速率快,传热效率高。

1.2预热器的构成及功能

目前在预分解窑中使用的预热器主要是旋风预热器,构成旋风预热器的热交换单元主要是旋风筒及各级旋风筒之间的连接管道(换热管道)。

预热器系统要求具备使气、固两相能充分分散、迅速换热、高效分离三个功能。

1.3 旋风预热器

旋风预热器是由旋风筒和连接管道(即风管)组成的热交换器。现在一般为五级预热器,也有六级预热器。风管是旋风预热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承担着上下两级旋风筒间的连接和气固流的输送任务,同时承担着物料分散、均布和气、固两相间的换热任务。预热器系统除旋风筒和换热管道外还设有下料管、撒料器、锁风阀等,它们共同组合成一个换热单元。

旋风筒的作用主要是气固分离,传热只占6%~12.5%。气固间的热交换80%以上是在风管内进行的,热交换方式以对流换热为主。气固之间的换热在进口管道内仅需0.05s左右即能完成,一般物料在转向被加速的起始区段内即完成换热。

最高一级旋风筒(C1)的分离效率决定着预热器系统的粉尘排出量,提高它的分离效率是降低外部循环的有效措施,因此一级旋风筒一般采用双旋风筒的形式。

各种类型的旋风预热器的换热管道风速,一般选用12~20m/s。    

为了使生料能够充分的分散悬浮于管道内的气流中,加速气固之间的传热。往往采取以下措施:

(1) 在生料进入每级预热器的上升管道处,管道内设有物料分散装置,一般分板式撒料器(如图所示)和箱式撒料器。撒料装置的作用在于防止下料管下行物料进入换热管道时向下冲料,并促使下冲物料冲至下料板后飞溅、分散。装置虽小,但作用极大。

(2) 两级旋风筒之间的管道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生料悬浮起来,并在管道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3) 旋风筒下料管道上设有锁风翻板排灰阀,要求结构合理、调节灵活、不漏风。锁风阀是预热器系统的重要附属设备,装设于上级旋风筒下料管与撒料盒之间的适当部位。其作用在于保持下料管经常处于密封状态,既要保持下料均匀畅通,又要防止气流通过料管进入上级旋风筒导致的内漏风,做到换热管道中的气流及下料管中的物料“气走气路、料走料路”,各行其路。这样,既有利于防止换热管道中的热气流经下料管上窜至上级旋风筒下料口,引起已经收集的物料再次飞扬,降低分离效率;又能防止换热管道中的热气流未经同物料换热,而经由上级旋风筒底部窜入旋风筒内而降低换热效率。    

第二部分  预分解技术

预分解技术(或称窑外分解技术)是指将燃料分一部分在分解炉内燃烧,预热后的生料喂入分解炉后在悬浮状态下升温分解,生料中的碳酸钙转化成氧化钙的技术。预分解技术出现后,熟料煅烧所需的60%左右的燃料转移到分解炉内,用于碳酸盐的分解反应,这样,生料入窑分解率大幅度提高,达到85%~95%左右,回转窑负荷大大降低,生产能力得以提高,为生产规模的大型化提高了前提,诸如5000t/d以上的大规模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始出现。

2.1分解炉的作用

分解炉的作用主要是完成生料中碳酸盐的分解过程,提高入窑生料分解率。由于生料与燃料在炉内能够充分分散混合和均布,燃料能在炉内完全燃烧,并把燃烧热传递给物料,生料中的碳酸盐能迅速吸热、分解。

分解炉内气流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旋涡式、喷腾式、悬浮式、流化床式等。在这几种形式内,生料及燃料分别依靠“涡旋效应”、“喷腾效应”、“悬浮效应”和“流态化效应”分散于气流中。

目前,分解炉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适当扩大炉容,延长气流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②改进炉的结构,使炉内具有合理的三维流场;力求提高炉内气、固停留时间比,延长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③保证炉内均匀喂料,物料入炉后能迅速分散、均匀分布。

④改进燃烧器形式与结构,合理布置,使燃料入炉后能迅速点燃。

⑤下料点、喂煤点及三次风之间布局合理匹配,以促进燃料起燃、燃烧和碳酸盐分解。

⑥降低NOx,SOx等有害气体排放量,确保环保达标。

2.2分解炉内生料的分解

生料在分解炉内处于悬浮状态,生料分解反应既受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也受反应物及生产物扩散速率的控制。影响生料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如下:

①分解温度:温度越高,分解越快。

②炉气中CO浓度:浓度越低,分解越快。

③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致密,结晶粗大的石灰石分解速率较慢。

④生料粒径:粒径越大,分解所需的时间越长。

⑤生料的悬浮分散程度:悬浮分散性差,相当于加大了颗粒尺寸,改变了分解过程性质,降低了分解速率。

表1  分解温度、CO浓度、分解率与分解时间的关系

分解温度/℃

CO浓度/%

分解率达85%时分解时间/s

分解率达95%时分解时间/s

820

0

10

20

6.3

11.2

25.1

14.0

22.6

55.2

850

0

10        

20

3.9

5.2

7.5

8.7

11.3

16.5

870

0

10

20

2.8

3.5

3.9

6.1

7.6

9.6

900

0

10

20

1.2

2.2

2.5

3.9

4.6

5.0

③表1中的分解率是指物料真实分解率,生产中常用到表观分解率(包括C5筒内及窑内生料循环的分解部分),表观分解率比真实分解率大。
生产中出炉生料表观分解率一般在90%~95%。分解率要求过高,生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就要延长很多,炉的容积需设计得较大;分解率越高,分解速率越慢,分解吸热越少,容易使物料过热,炉气超温,引起最底级预热器结皮、堵塞。如果对分解率控制过低,窑外分解的优越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2.3分解炉内的燃烧特点
当煤粉进入分解炉后,悬游于气流中,经预热、分解、燃烧发出光和热,形成一个个小火星,无数的煤粉颗粒便形成无数的迅速燃烧的小火焰。这些小火焰浮游布满炉内,从整体看,看不见一定轮廓的有形火焰,所以分解炉中煤粉的燃烧属于无焰燃烧。有人把分解炉内的燃烧称为辉焰燃烧,这主要指分解炉内将生料或煤粉均匀分散于高温气流中,使粉料颗粒受热达一定温度后,固体颗粒发出光、热辐射而呈辉焰,但并不能看到有形的火焰而只见满炉发光。分解炉内无焰燃烧的优点是燃料均匀分散,能充分利用燃烧空间,不易形成局部高温。
由于分解炉内的煤粉为无焰燃烧,不会形成高温集中的“火焰”,因而煤只能靠迅速分散与炉内气流密切接触,得到所需的氧气和着火的温度,才能较好地着火和燃烧。因此煤粉分散性不好或在炉内分布不均是导致煤不能着火或仅部分着火的主要因素。    
2.4分解炉内煤的燃烧速率
分解炉内煤的燃烧速率影响炉内的温度,进而影响入窑生料的分解率。燃烧速率快,放热多,炉内温度就高,分解速率将加快。反之,分解率将降低。
分解炉内的燃烧温度通常在860~950℃,燃烧过程的性质处于低温化学动力学控制范围与高温扩散控制范围的交界。其中影响燃烧速率的化学动力学因素有燃料的种类、性质、温度、压力及反应物浓度等,影响扩散燃烧速率的因素主要有炉气的紊流程度、燃料与气流的相对速率、燃料的分散度等。
为适当加快燃烧速率,控制好炉温,一般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①选择适当的喂煤点并分成多点喂煤
②适当控制煤粉细度
③选择适当的一次、二次风速以及合适的加料点的位置
④合理控制燃烧的空气过剩系数
2.5分解炉内的传热
分解炉内的传热方式主要为对流传热,其次是辐射传热。炉内燃料与生料悬浮于气流中,燃料燃烧放热产生高温气流,高温气流以对流方式传热给物料。由于悬浮状态下气、固两相接触充分,传热速率较高。
2.6分解炉内的气体流动
分解炉内的气流具有供氧燃烧、浮送物料及作传热介质的多重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燃烧条件及传热效果,要求分解炉各部位保持一定的风速,以使燃料燃烧稳定、物料分布均匀;为提高单位容积气体停留时间,则要求气流在炉内呈旋流或喷腾状,以延长燃料燃烧及物料分解的时间。此外,还要求分解炉内流体阻力小,以降低系统的动力消耗。概括说来,对分解炉气体的运动有如下要求:   
①适当的速率分布
②适当的回流及紊流
③较小的压力损失
第三部分 熟料的煅烧
3.1回转窑的功能
预分解窑系统中回转窑具有如下功能
(1)燃料燃烧功能
(2)热交换功能
(3)化学反应功能
(4)物料输送功能
(5)处置废弃物功能
3.2回转窑的发展
一百多年来,对回转窑的改进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
(1)窑本体的改进。例如,对窑直径某部分的扩大或收缩、窑长度变化,窑内装设附加换热装置等。
(2)将某些物理化学过程移到窑外,以改善窑内换热和化学反应条件,如悬浮预热技术、窑外分解技术。
3.3预分解窑工艺带的划分    
预分解窑将物料预热移到预热器,物料分解移到分解炉,窑内只进行部分分解反应、放热反应、烧结反应和熟料冷却。一般将预分解窑分为三个工艺带:过渡带、烧成带(烧结带)及冷却带,从窑尾至物料温度上升到1300℃左右为过渡带,主要任务是物料升温及小部分碳酸盐分解和固相反应,物料温度1300~1450~1300℃区间为烧成带;窑头端部为冷却带。
3.4物料在窑内的反应
1.分解反应
一般出C5下料管的物料分解率为85~95%、温度为850℃左右。生料入窑后,在窑尾高温气流及窑壁的加热下,温度从850℃左右上升到900℃左右,未分解完全的碳酸盐继续分解,直到分解反应基本完成。由于窑内总的物料分解量大大减少,因此窑内分解区域的长度比悬浮预热器窑缩短。
2.固相反应
当生料中分解反应基本完成以后,料温逐步提高,进一步发生固相反应。一般初级固相反应于800℃在分解炉内就已开始。但由于在分解炉内呈悬浮态,各组分间接触不紧密,所以主要的固相反应在进入回转窑并使料温升高后才大量进行,最后生成C2S、C3A及C4AF。
为促使固相反应较快地进行,除控制合理的生料率值外,严格控制生料的细度及率值稳定性非常重要。
窑内固相反应为放热反应,它放出的热量,有助于提高物料温度,使料温升高到烧成温度,促进熟料的烧成。    
3.烧结反应
预分解窑内的烧成反应,是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2CaO·SiO2+3CaO→3CaO·SiO2
为了正确处理生产进程中产量、质量及消耗之间的矛盾,一般控制上述反应的条件为:温度在1300~1450~1300℃之间,液相量一般控制在20~30%,反应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相对预热器窑,预分解窑中物料在烧成带停留时间缩短,是因为窑速加快的结果,虽然烧结时间缩短,熟料质量仍能保持优良。
预分解窑在原来旋风预热窑的基础上,增设了分解炉这个“第二热源”,使耗热量最大的碳酸盐分解过程绝大部分在预热分解系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回转窑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熟料烧成技术的飞跃。
第四部分 熟料的冷却
4.1熟料冷却机的功能
熟料冷却机在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只是冷却熟料的设备,在当代预分解窑系统中与预分解系统、回转窑密切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熟料煅烧体系。冷却机成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重要装备。
熟料冷却机的功能及其在预分解窑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
(1)作为一个工艺装备,它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骤冷任务。骤冷可阻止熟料矿物晶体长大,特别是阻止C3S晶体长大,有利于熟料强度及易磨性能的改善;同时,骤冷可使液相凝固成玻璃体,使MgO及C3A大部分固定在玻璃体内,有利于熟料的安定性的改善及抗化学侵蚀性能。    
(2)作为热工装备,在对冷却熟料的同时,提高了入窑二次风及入炉三次风的温度。在预分解窑系统中,尽可能地使二、三次风加热到较高温度,对燃料的起燃、燃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作为热回收装备,承担着对出窑熟料携出的大量热量的回收任务。一般来说,其回收的热量为1250~1650kJ/kg·cl。这些热量以高温热随二、三次风进入回转窑和分解炉,有利于降低熟料烧成热耗。
(4)作为熟料输送装备,它承担着对高温熟料的输送任务。对高温熟料进行冷却有利于熟料破碎、输送和贮存。
4.2冷却机性能指标
对于冷却机性能的评价,一般采用下列指标:
(1)热回收率(η)
即从出窑熟料中回收并用于熟料煅烧过程的热量(Q)与出窑熟料带入冷却机的热量(Q)之比大。各种冷却机热效率一般在40%~80%之间。
(2)冷却效果
出冷却机熟料带走的热量与出窑熟料带人冷却机的热量之比。冷却效率一般通过出冷却机熟料的温度体现,温度越低,冷却效果越好。
(3)单位冷却风量(Nm3/kg.cl)
即每公斤熟料冷却到要求温度所需的冷却风量。
(4)冷却机及风机的电耗
(5)冷却机运转率
(6)设备投资等。
4.3冷却机的发展    
冷却机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多筒冷却机、单筒冷却机、g式冷却机、立式冷却机到现在的篦式冷却机等。过去使用的多筒或单筒冷却机,由于冷却空气系由窑尾排风机经过回转窑及冷却机吸入,物料虽由扬板扬起,以增大气固换热面积。但是由于气固相对流动速率小,接触面积亦小,同时逆流换热温差亦小,因此换热效率低。
篦式冷却机经过几代技术创新。第一代富勒式推动篦式冷却机为分室通风,薄料层操作,由于物料颗粒离析、布料不匀等原因,冷却空气“短路”、“吹穿”以及“红河”、“雪人”现象经常出现,热效率不高。第二代推动篦式冷却机,采用多段篦床,优化篦床宽度,均匀布料,加强密封及重点采用厚料层操作等改进措施,“短路”及“红河”现象仍未彻底解决。
第三代篦冷机由于采用“阻力篦板”,相对减小了因熟料料层阻力变化而对熟料冷却的影响;采用“空气梁”结构,热端篦床实现了每块或每个小区篦板,根据篦上阻力变化调整冷却风量;同时,采用高压风机鼓风,减少冷却空气量,增大气固相对速率及接触面积,从而使换热效率大为提高。此外,由于阻力篦板在结构、材质上的优化设计,提高了使用寿命和运转率。
篦冷机技术的不断创新,降低了出篦冷机熟料温度,提高了热回收效率,降低了单位熟料冷却风量,实现了熟料的骤冷,提高了入窑二次风及入炉三次风温,优化了预分解窑的生产。

表2 各种篦冷机的性能指标

类型

单位篦床面积产量[t/(m·d)]     

单位冷却风量(Nm/kg·c1)

热效率(%)

第一代福勒型篦冷机

25~27

3.4~4.0

< 50

第二代厚料层篦冷机

32~34

2.7~3.2

65~70

第三代充气梁篦冷机

40~~55

1.7~2.2

70~75

第四代无漏料篦冷机

45~55

1.5~2.0

72~76

4.4天津院第三代篦冷机
天津院TC型第三代篦冷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引进Fuller第二代篦冷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基础上研制开发的,并于90年代推广应用,其结构如图所示。
技术特点:
(1)采用TC型“充气梁”技术,研发了TC型充气篦板及TC型阻力篦板。
(2)采用厚料层冷却技术,中小型篦冷机设计最大料层厚600~650mm,大型篦冷机700~800mm。
(3)合理配风
(4)全机篦床配置适当 淬冷高温区设置固定充气篦床,高温区设置活动充气篦床,中温区设置固定篦床,低温区设置普通篦床,整机效率高,结构简化,维修方便。    
(5)锁风良好  设置了全机自动控制和安全监测系统,保证了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目前TC型第三代篦冷机已在1000~5000t/d生产线上广泛应用。单位冷却风量在1.9~2.1Nm/kg·cl,二次风温达1100℃,三次风温850~950℃,出口熟料温度低于环境温度+65℃,热回收效率一般为72~74%。
第五部分  热工标定
5.1热工标定的意义
现场热态测试和标定是了解和研究窑系统生产运行状况的基础,窑系统受到风、煤、料、窑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参数变化复杂,系统关联性很强,在窑系统基本稳定生产的情况下,通过现场热工标定,从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优化操作方法和相关操作参数,提高对系统的控制和驾御能力,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环保的生产目的。
5.2热工标定的条件
现场热态测试和标定,必须反映当时预分解窑运转的真实状态,力求在稳定运行状态下进行测量。
(1)窑系统必须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而且必须稳定运转;
(2)煤磨系统正常运转,能保证正常供应煅烧所需的煤粉;
(3)生料磨系统正常运转,物料畅通,均化库料位正常,均化效果良好;
(4)系统测试、计量设备正常。
5.3热工标定的内容及测点布置    
在预分解窑热工系统研究中,测试并可以得到的技术参数有:生料投料量及其化学成分,燃料用量及其元素、工业分析、热值,空气量、废气量及其成分,废气含尘量、部分物料量及其化学成分,系统各部散热量、熟料产量及其化学成分,各部气体及物料温度、压力等;现场热态测试和标定的测点布置和内容,见表。

表3 现场热态测试和标定的测点布置及内容

序号

部位

测试内容

1

C出口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含尘量(C)、气体成分(α)、气体流量(G)

2

C出口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物料温度(t)、物料流量(G)

3

C出口

C出口: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

4

C出口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

5

C下料

物料分解率(ε)取样

6

C出口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成分(α)

7

C下料

物料分解率(ε)取样

8

分解炉出口

气体温度(t)、压力(P)、气体成分(α)

9

窑尾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成分(α)

10

三次风管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流量(G)

11

窑头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物料温度(t)

12

一次风机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流量(G)

13

煤磨风管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流量(G)

14

冷却机用风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流量(G))

15

冷却机余风

气体温度(t)、气体压力(P)、气体流量(G))

16

冷却机出口

物料温度(t)、物料流量(G)

17

系统表面

表面温度(t)

18

窑头用煤

煤量(G)、煤温(t)

19

分解炉用煤

煤量(G)、煤温(t)

20
送煤风机气体流量(G)
21
生料化学成分
22工业分析
23熟料化学成分
5.4数据汇总及计算
5.4.1数据汇总
1)熟料产量、生料喂入量、煤耗
2)物料的化学分析:生料、熟料化学分析 、煤工业分析

表4 生、熟料及煤灰化学成分

                 

 

Loss

SiO2

AI2O3

Fe2O3

CaO

MgO

R2O

KH

SM

IM

生料

  

 



 


 

 


 


 

熟料


 

  

 


 

  

 

  

 

   

 

  

 

 

 

煤灰




  

 

      

 





 

 

表5 煤的工业分析

                 

 

水分%

灰分%

挥发分%

热值kJ/kg

煤粉





3)窑尾系统的废气成分分析
4)C筒出口含尘量的测定
5)冷却机用风量
6)其它气体量的测定    
此项包括:
一次空气(净风和送煤风)
分解炉送煤风和净风
入分解炉三次风
入回转窑二次风
出冷却机余风
预热器出口
7)冷却机喷水量
8)系统表面散热:预热器旋风筒及上升管道、回转窑、三次风管、冷却机的表面散热;
9)出冷却机熟料的温度
5.4.2物料的平衡计算表

收入物料项目

支出物料项目

燃料消耗

熟料量

生料消耗

预热器出口废气量

一次空气量

预热器出口飞灰量

入冷却机空气量

冷却机余风排出量

系统漏风量

其它支出

物料总收入

物料总支出

5.4.3系统热平衡计算表

序号

收入热量

序号

支出热量

1

燃料燃烧热

1

熟料形成热

2

煤粉显热

2

出冷却机熟料显热

3

生料显热

3

预热器出口凌气热

4

一次空气显热

4

预热器出口飞灰显热

5

入冷却机显热

5

冷却机余风显热

6        

冷却机喷水显热

6

冷却机余风显热

7

系统漏风热

7

系统表面散热

8

分解炉送煤风显热

8

其它热损失

9

热量总收入

9

热量总支出

5.4.4冷却机系统热平衡

序号

收入热量

序号

支出热量

1

出窑熟料显热

1

出冷却机熟料显热

2

入冷却机空气显热

2

三次风显热

3

冷却机喷水显热

3

冷却机余风显热

4

                 

 

4

预热器出口飞灰显热

5

                 

 

5

冷却机喷水蒸发热耗

6

                 

 

6

冷却机表面散热

7

                 

 

7

其它热损失


热量总收入

  

 

热量总支出

往期推荐:

水泥熟料烧成的变化过程

2023-12-24

硅质原料对熟料烧成热耗的影响

2023-08-28

回转窑熟料烧成还原气氛的因及对熟料的影响

2023-08-27

熟料烧成还原气氛的因及对熟料的影响

2023-04-28

如何从熟料颜色判断其质量和烧成情况

2023-04-17

浅析熟料烧成精准平衡的操作

2022-10-17

熟料烧成系统中的形过程

2021-05-25

浅析影响熟料煅烧煤耗的主要因素与降耗措施

2023-12-06

水泥生料细度对窑煅烧熟料质量的影响

2023-11-22

水泥生料易烧性与熟料煅烧效率

2023-10-26

MgO对水泥熟料煅烧的影响

2023-12-20

熟料在回转窑内煅烧

2024-01-26

熟料煅烧过程原煤使用控制

2023-06-18

窑与分解炉用煤量对熟料煅烧的影响

2023-06-24

水泥熟料煅烧中矿化剂的作用及种类

2023-04-11

水泥熟料煅烧的液相量、液相黏度和烧结范围

2023-04-24


水泥资料
致力于为水泥建材行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发布业内生产安全环保管理,精益运营,粉磨煅烧技术,各大专业培训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