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肿痛、牙齿敏感松动,用这个护齿古方,把口腔问题一网打尽

学术   2024-11-12 19:13   河南  

古语有云:百物摄生,莫先固齿。

牙齿不好,就会导致咀嚼不利,食物无法充分细碎,不利于吸收,食欲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导致脾胃乃至整体的健康状况堪忧。

无论是为了基本的生存,还是想尝遍美食,必须要有一口健康坚固的牙齿,可现实是每天早晚刷牙,很多人还是普遍存在一些牙齿方面的烦恼。

看看下面这些问题,是不是也在困扰着你:

  • 牙齿敏感,饮食过冷过热都会刺激到牙根,酸软感扑面而来;
  • 牙龈上火、肿痛,稍微吃点辛辣刺激的食物,熬个夜,牙龈就容易红肿、疼痛;
  • 牙龈出血,刷牙时没怎么用力,却会莫名其妙出血
  • 牙龈萎缩、牙缝变大,吃完肉、蔬菜都需要剔牙;
  • 牙齿有松动甚至脱落的迹象,不敢吃硬食,咀嚼无力。
口腔问题刚萌生的时候很多朋友不以为然,觉得小题大做,只有疼痛难忍或者影响生活了才会处理,这个时候不是拔牙,就是根管治疗,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萎缩、牙齿松动等诸多问题,除了清洁程度不够以外,更多是和体内的肾气不足和胃火过旺有关。


「肾主骨」,而牙齿被视为「骨之余」。这意味着牙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直接受到肾气盛衰的影响。

肾的精气通过人体经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骨头和牙齿,牙齿好的根本原因是肾气足。

强健的肾气可以促进牙齿的生长和维护,而肾气不足则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掉落、咀嚼无力等问题。

而牙龈作为牙齿的生存土壤,也需要精心呵护。《黄帝内经》“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足阳明胃经的脉络经过牙齿,深入牙龈之中。胃部的情况往往会通过牙龈体现出来。

若脾胃积滞,或饮食辛辣刺激,会导致胃火旺盛,热邪循经上炎至牙龈,就会出现肿痛、出血甚至萎缩的现象,而且口气还非常重。

牙齿护理,我们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每天的刷牙工作。现在我们日常用的牙膏顶多是起到清洁作用,更深层次的固齿护龈几乎不会顾及。

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护理牙齿的。

古人的工业不发达,只能用树枝制成齿木(类似于现在的牙刷),但是清洁使用的介质一点不将就,发明了“口齿乌髭”。
就是用青盐等多种药物熬制而成,对牙齿有增白加固、消炎镇痛作用。效果比今天的药物牙膏还要神奇。
直至现在广为人知的是清朝时期名医陈修园的固齿名方。《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中所记载的原方:
青盐五钱、石膏五钱、盐补骨脂四钱、花椒一钱五分(去籽)、白芷一钱五分、薄荷二钱五分、墨旱莲草二钱五分、防风二钱五分、细辛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早洗脸后擦牙。用水频漱吐之。
陈修园经过自己的亲身使用,验证了此方的强大效用:“如果长期用这个方子护理牙齿,可以保证七八十岁,牙齿都不脱落”。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方子的妙处吧。

①青盐+补骨脂+旱莲草:增强肾气

青盐,是采自盐湖盐井的一种盐,呈青白色,故称青盐。
其性寒味咸,咸味能入肾经,激发肾气,起到固齿之效。

补骨脂,顾名思义可以健骨,牙齿属于骨骼的一种,用它可以固齿。

旱莲草又叫:墨旱莲、“鳢肠”,具有滋肾阴的作用,同时具有凉血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牙龈出血、肿痛也有调理作用。


②生石膏+薄荷:清火散邪

牙痛、牙龈红肿甚至出血,多是胃火旺盛导致,生石膏和薄荷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热邪,薄荷还具有清新的香味,可以改善胃火带来的口气问题。


③花椒+细辛+防风:散寒止痛

牙痛的时候吸点冷风都觉得疼痛难忍,花椒和细辛均具有辛温发散的效果,可以驱寒止痛。民间也常用口含花椒的方法缓解虫牙疼痛。

再加一味防风,如同一面墙挡住外来风邪,不让“火借风势”让热邪在体内肆虐,导致疼痛加剧。


最后再用一味白芷祛风、散寒、燥湿,可宣利肺气,升阳明清气,通鼻窍而止疼痛。且白芷还能“以白通白”,起到美白牙齿之效。


由此看来,固齿方有补有清,疏散结合,寒热兼调,内外兼顾,配伍合理而严谨。

既能通过补肾来固齿,又可以清热去火,解决各种类型的牙痛,牙龈炎、牙周炎等多种牙科疾病。

《针刀微创大体解剖临床实战研修班》(←点击查看)

2024年11月23-26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5333816268 郑老师

2.微信报名: 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533381626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医学交流论坛
医学信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