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青年 | 会昌县青年读书班 钟兴《曾国藩传》读书分享

政务   2025-01-14 16:16   江西  


自2022年开展会昌县青年读书班系列活动以来,全县广大青年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书籍的世界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交流分享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激发全县青年的读书热情,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教体局、县红保中心、县文化馆、九江银行会昌支行、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决定于2024年共同推出《“读”好·青年》栏目,下面跟着小编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吧!


会昌县卫健委   钟兴

(2024年青年读书班   二班)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会昌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分享人钟兴,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籍是《曾国藩传》。

梁启超曾提出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还有半个便是曾国藩。百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给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赞誉,也有人认为曾国藩属于“圣人在左,屠夫在右”的“半圣人”。《曾国藩传》这本书,让我们更清晰地看见了这位晚清名臣、湘军统帅的风雨一生。

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来看,《曾国藩传》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平民百姓“逆袭”的历程。“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曾国藩的智商平常,甚至有点“笨拙”,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浮躁”、“傲慢”、“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很富有启发意义的。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正如书中所提到的,“对于中国这个文化体来说,曾国藩的更大意义是他展现的中国式力量,曾国藩全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证明了中国文化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一面”。在晚清时期,当时中国人对外观念的一个心理症结是无法接受洋人是和中国人平等的“人”,仍然一厢情愿地判定他们是低人一等的半人半兽的生物,曾国藩虽然早年也曾经认为洋人“性同犬羊”,但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却已经完全改变了观念,他认为要转变天朝上国,君临万邦的传统观念,把国际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在今天看来是平常的观念,在当时却是一种石破天惊的革命性的观点。他是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的人,兴起洋务运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和那些愚顽浅薄的官僚不同,他掌握了儒学的真精神。

曾国藩一生功业都是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完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中奋力挣挫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反身而诚的认知传统又使他能够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和经验,应对复杂的世事,饶有余裕。

另一方面来讲,“他也证明了传统文化无法突破的极限”,曾国藩以圣贤自期,然而他遵循圣人之道一丝不苟地苦学苦修,却并没有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他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他没能探悟到拯救旧世界的真理,没能实现自己澄清天下造福万民,创造一个以儒家学说为指针的太平世界的理想。相反,他眼看着神州不断陆沉,自己却无能为力。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不论如何,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曾国藩是一个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人物,他的智慧、品德和奋斗精神,都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从曾国藩出发,我们甚至可以更深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思想史,了解晚清政治史和社会史,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关键人物,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进程,他的一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策划:卢煜川

审核:谢德桦

编辑:刘海颖


▼ 推荐阅读 
够青春!会昌县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暨青年风采展演活动圆满结束
跨越1400公里的对话,让青春期不再困惑:共青团会昌县委联合重庆大学团委开展书信交流活动
毕业了,团员组织关系怎么转?这份指引要收藏好!


会昌县共青团
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组织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