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开展会昌县青年读书班系列活动以来,全县广大青年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书籍的世界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交流分享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激发全县青年的读书热情,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教体局、县红保中心、县文化馆、九江银行会昌支行、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决定于2024年共同推出《“读”好·青年》栏目,下面跟着小编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吧!
会昌小学 欧阳芳卿
(2024年青年读书班 四班)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会昌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分享人欧阳芳卿,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长安的荔枝》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尘封,却又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后人重新挖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以小见大,通过大唐天宝年间的一个小吏李善德的视角,重新解读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绝唱,让读者在品味历史细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挣扎与奋斗
初读《长安的荔枝》,便被其紧凑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所吸引。故事发生在繁华的大唐盛世,长安城内一片歌舞升平,而在这盛世之下,却隐藏着无数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李善德,一个上林署的小吏,原本怀揣着借香积贷在长安买房的朴素愿望,却因一次意外的任命,卷入了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荔枝转运之旅。
荔枝,这种娇贵的水果,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其保鲜之难,可想而知。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运输之艰,更是难以想象。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善德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从最初的消极崩溃,到后来的放手一搏,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血泪。
在书中,马伯庸对细节的描写尤为出色。例如,在描述荔枝转运的过程中,李善德为了保持荔枝的新鲜,不惜耗费巨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精心设计了运输路线,严格把控了每一个环节,甚至不惜冒险采用了一些奇思妙想的方法。如他梦中受到启发,决定将冰块运送到荔枝即将枯萎的地点,以保证荔枝的新鲜度。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李善德的智慧与勇气,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然而,荔枝转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李善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然的挑战,还要应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他遭遇了同事的陷害、上司的刁难,甚至一度陷入了绝境。但正是这些磨难,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更加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在识破官场的真面目后,李善德没有选择同流合污,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说出了真相,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担当。
读完《长安的荔枝》,我深受触动。这部作品不仅让我领略了大唐盛世的繁华与辉煌,更让我看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生存之道与奋斗精神。李善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奋斗,才能有可能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长安的荔枝》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的传奇故事,更是无数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而马伯庸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让我们更加贴近了历史的真实与温度。
最后,我想说,《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它不仅情节紧凑、细节生动,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历史思考。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与启示。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作品将继续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策划:卢煜川
编辑:刘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