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开展会昌县青年读书班系列活动以来,全县广大青年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在书籍的世界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在交流分享中碰撞思想的火花,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为持续激发全县青年的读书热情,提高青年的综合素质,培养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教体局、县红保中心、县文化馆、九江银行会昌支行、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决定于2024年共同推出《“读”好·青年》栏目,下面跟着小编看看,本期青年读书班分享人给我们带来的读书分享吧!
会昌县第四中学 罗小辉
(2024年青年读书班 二班)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会昌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大家好,我是本期读书分享人罗小辉,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林语堂先生的著作《苏东坡传》。
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一座高峰,站在峰顶的,应该是哪些大家呢?每个人心里肯定有不同的答案,但若说到苏东坡,我想一定没有人排斥。
林语堂先生以流畅的笔触,将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娓娓道来。从童年到青年,从壮年到老年,再到流放岁月,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更是一位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他的多才多艺让人叹为观止。他的诗词,既有豪放不羁的奔放,又有温婉动人的细腻,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然而,苏东坡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因政见不合而屡遭贬谪,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保持乐观旷达的精神,热爱生活,关心百姓。他在黄州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在惠州,他依然能够欣赏到“玉塔微澜”的美景,用诗画寄托情怀。他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人生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感敬佩。他对待朋友真诚坦率,对待家人充满温情,对待百姓更是心怀慈悲。他的“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人生态度,让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悲天悯人情怀。他的一生,是理想与现实的交响,是豪放与温婉的并蓄,更是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赞歌。
此外,《苏东坡传》还让我对北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的才华、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持,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文化的繁荣与复杂。而苏东坡,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今天,当我读完《苏东坡传》的时候,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懂得了要珍惜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无论是校园里的一朵花、一棵树,还是天空中的一片云、一只鸟,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苏东坡的乐观豁达,感染着我。在面对教学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气馁,不能抱怨,而要像苏东坡一样,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许我们的学生并不都是天资聪颖,但我们可以用耐心和爱心去教导他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苏东坡的文学成就也提醒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作为老师,我们要多读经典之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林语堂先生说:“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我想这不仅是对苏轼的赞誉,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哲学的推崇。苏东坡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喜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不朽。
策划:卢煜川
编辑:刘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