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传颂
孙中山:从医生到国父的传奇人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发展与国家富强密切相关,青年的精神文明与物质实践一样重要。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七个着力”号召,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宣传中心推出“青春传颂”专栏,由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濂计划”)协办并提供内容支持,主要以宣传党团史为主,也包含校史特别篇,旨在引领宗濂书院师生全面学习党团校人物、事迹、政策和成就等相关知识,增强青年对党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个人简介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原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又称孙逸仙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民的领袖,被尊称为“国父”。他创立了中国国民党,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指导原则,井在此基础上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首个民主共和国。
早年经历
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878年,12岁的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
1883年,17岁的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同年前往香港读书。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9月,孙中山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革命生涯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1895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12月下旬回国,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精神内容
天下为公
孙中山平生最喜欢题写的内容可能莫过于“天下为公”。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为实现“天下为公”而奋斗了一生。
教育救国
孙中山先生一直主张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振兴教育。孙中山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极为重视学校教育,他把学校作为宣传革命、进行革命活动的基地,亲自创办学校为革命培育人才。
博爱
孙中山多次强调,凡属人类一律平等,民众有享受幸福的权利。孙中山说:“博爱”的本质首先在于奉献,在于为他人“谋幸福”,而社会的理想形态在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类互助互进,天下同谋幸福。
实业计划
1917年到1919年,孙中山写出《建国方略》一书,显示了他对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强烈期盼,全面开采矿藏,生产各种“工业之粮”成为当世之急。孙中山提出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改变闭关主义而为开放主义。同时,《实业计划》也涉及住房等民生问题,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当时中国4亿人的住房需求。
1912年9月,孙中山在张家口视察铁路时与欢迎者合影
历史贡献
2021年4月27日,孙中山巨幅画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众多游客纷纷在孙中山画像前驻足拍照留影。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对当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国民教育的重视者:孙中山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的关键。他提倡普及教育,倡导妇女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对外关系的开拓者: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对外政策,寻求国际支持和合作。他的这一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黄埔军校的建立者: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黄埔军校及军校,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这些人才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
以上图片仅作活动解释使用
文案 | 金其语
汇编 | 金其语
责编 | 媒体运营部 刘心池
一审 | 宣传中心 朱俊铭
二审 | 苏恒
终审 | 刘昭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