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
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学术研讨会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华西民俗学论坛”由四川师范大学牵头举办,拟“立足华西,面向全国”,接续民俗学研究的华西传统,丰富当代民俗学的区域实践。在学界师友的支持下,凝聚学术话题,推动平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目前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2022年主题为“民间文献与巴蜀民俗文化”,2023年主题为“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区域传统”,2024年主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民间歌谣与歌唱”。
民俗学曾是研究“文化遗留物”的学问,但这样的学科追求早已发生了范式的转换,逐渐将“日常生活”“生活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完成了从“历史之学”到“当下之学”的转变。21世纪以来,随着非遗运动的开展,中国民俗学界越来越关注民俗学的当下性,而有关历史民俗学的讨论愈加沉寂。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民俗传承的国度,民俗对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决定了民俗学关注历史的必要性。正如赵世瑜先生所言:“中国的民俗学究竟能在国际民俗学中展示怎样的特色,以求在理论、方法和实践上凸显中国特色,或以中国本土的材料为基础,提出不同的民俗学研究路径,也必须考虑数千年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资料。”回顾中国民俗学的百年历程,无论是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还是江绍原的礼俗迷信之研究,抑或是黄石、瞿同祖等人对中国社会结构之礼、法、俗关系的阐释,“历史”都内化于民俗学研究中。在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重建浪潮中,钟敬文先生也明确将“历史的民俗学”视为民俗学结构体系的三大门类之一。基于此,“华西民俗学论坛(2025)”拟以“回向历史的民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为主题,诚邀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学者,相聚蓉城,共同探讨历史民俗学的相关话题。
“华西民俗学论坛”将圆桌讨论视为凝聚话题的重要窗口,先后以“社会学的民俗学”和“跨越1949:人民性与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的重构”为主题进行两次圆桌讨论,并在《华西民俗研究》刊发专栏文章。本届论坛将延续这一传统,拟对近年来民俗学界有关“礼俗互动”的话题展开多学科对话,通过对“礼俗之间”的多元结构和“礼俗之外”的多元主体进行辩论,以期深化该论题。
仰承阁下在本领域的崇高威望和深厚造诣,诚挚盼望您拨冗莅临。提交论坛的优秀论文,经作者同意后,将在《华西民俗研究》第六辑上刊发。
一、会议议题
1.历史民俗学学人与学术
2.历史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3.民俗学的历史研究
4.历史学的民俗研究
5.地方志与民俗研究
6.礼俗互动研究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5年4月18-20日
地点:四川·成都
三、会议费用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主办方负责会议期间伙食,往返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四、投稿方式
论文格式请参考《华西民俗研究》(见文末链接)。有意参会者请于2025年3月1日前提交会议回执;请于4月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收到论文后,主办方将根据论文质量确定参会名单,发送正式邀请函。
五、联系人
赵悦琰(电话:18728371745;邮箱:1045067222@qq.com)
田 者(电话:15328055207;邮箱:cdqztz@163.com)
主办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
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协办单位:
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都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民俗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人类学与美学学位点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都市文化经济研究中心
2025年1月4日
设计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