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嘎门巴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文摘   2025-01-03 20:05   西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羌纳乡西嘎门巴村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小康示范村整体提升建设和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帮扶,新建房屋、村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路灯等基础设施,做到水电路讯网全覆盖,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聚焦人居环境整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紧盯交通枢纽主干道,沿线村组、河道林区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整治的工作氛围,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创造和谐美丽家园。合理规划并建好用好管好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法治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载体,配备图书、报刊等阅读类文化书籍以及跑步机、动感单车、按摩椅等文化体育设施。既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进一步涵养了文明乡风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到一处处美丽家居的村庄院落,让村民“记得住乡愁”,自编自排《美酒献给援藏功臣》等带有门巴特色的节目,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保留本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让非遗文化藏纸制造和庭院经济车厘子等绿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众多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催生文旅新业态,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大力弘扬和发展藏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打造县级非遗工坊。脱贫户、残疾人等8户1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为村集体经济提供租金收入,进一步推动村庄的旅游发展通过种植车厘子果树,采取不打农药、科学种植等方式,培育绿色有机无公害蔬果,打造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庭院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深入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构建军民融合的产业体系,依托区位优势,打造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庭院经济-车厘子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制定“支部引领+藏纸生产+庭院经济”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转移就业、能人带头、转变思想、分析调研等方式,多途径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探索村发展新路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提升群众归属感和满意度。整合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乡村振兴专干、等宣讲力量,村级宣讲员、双联户户长、志愿服务队、农牧民党员等基层宣讲力量,采取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田间地头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以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人人知晓,提升党员群众对村庄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了全村党员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

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貌。开展庭院整治,清除私搭乱建、乱圈乱占、乱堆乱放,合理院内布局,做好人畜分离,形成覆盖房前屋后、村户庭院的功能性绿化带,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提倡孝老爱亲,践行“百善孝为先”,广泛开展“孝敬公婆好儿媳”“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榜样教育身边人,培养农牧民群众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进一步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村庄环境。深入开展文明餐桌和村庄清洁行动,教育引导群众逐步养成节俭和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营造一个节俭、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主编:次    多

审核:李    旋

责编:阿旺色珍

来源:羌纳乡西嘎门巴村驻村工作队




中共米林市委员会组织部

官方微信公众号



米林组工
侧重信息服务功能,帮助全市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了解组织工作动态,为广大党员干部传送权威信息,搭建组织编制老干部工作新闻宣传、政策解析、典型展示、学习交流等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