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老公进入藤校工作后, 我对儿子的名校梦彻底祛魅了
教育
2024-11-26 21:15
日本
即便到了美国,华人家庭也难免拥有名校情结。但在美国生活九年后,这位有美国求学经验、且家人工作在藤校的妈妈发现,名校有时更像围城,城外的人拼命往里挤、但城内的人却累得往外逃。
本文来源:公众号“留学全知道”
ID:Eduknow
作者:卯卯
近年来,为了让孩子在大学申请中提前“占得先机”,越来越多国内家庭开始考虑美国私立高中,甚至是初中,陪读甚至“骨肉分离”也要抢跑到位。
顶级美本的“卷”,被焦虑的家长们前置化到美高、美初。
今年是Jessie举家搬到美国工作的第九年。
Jessie在美国诞下两个孩子,一路跨越不同城市,带着两个孩子从公立学校读到私立学校,丈夫也在顶级美国大学工作——看起来,Jessie一家在名校申请路上,已经占尽先发优势。
但她却告诉我们,在初高中之前,美国的华人家庭从小学阶段就已经卷翻天了,他们一家人甚至有意“躲避”华人社群的鸡娃氛围;
而丈夫的名校工作经历,更让她对孩子未来的名校梦狠狠祛魅了……
选择私校不是因为“精英”
是公立太不靠谱了!
为了学历和职业上的进一步提升,在魔都工作生活多年的Jessie和丈夫,9年前毅然决定赴美读书工作——这样一个决定,也改变了他们和未来孩子的人生路径。
来美国后,Jessie陆续有了两个孩子,如今哥哥Oscar已经8岁,妹妹也已经两岁半。
虽然Oscar才8岁,但是搬家和择校的经历,也颇有一番折腾。
前几年,Jessie一家生活的地方在一个大学城,本身又是个小城镇,这两点导致当地的环境、学风、人种分布都比较单纯,公立和私立学校差别都不大。如果一家人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Jessie考虑的是就让Oscar读公立学校。
不巧的是,就在Oscar要读小学的时候,由于丈夫工作变动,进入一所藤校工作,一家人不得不随着搬到大学所在的一个大城市。
生活和教育的选择变得截然不同。
整座城市里,墨西哥裔和黑人加起来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整个公立教育系统的质量也并不理想。
当地评分最高的一所公立小学也只有7分。刚来的时候,Jessie还没想到上私立,想着7分的学校也不算差了,
读完一年才发现,公立真不行!
一个班上一共二三十个学生,背景和族裔情况都又杂又乱,又只有一个老师照管。
此前所在的小城镇,公立一个班十五六个学生,家长们也大多是大学教职工,从班级规模到氛围素质,都完全不一样。
学生一多,老师就特别忙,无法很好兼顾到每个孩子。家长和老师沟通也只能靠app交流,没法及时得到老师的回复。
基于这些情况,读了一年后,Jessie就毅然让Oscar转到私立小学。
新选择的这所私立学校是从小学到9年级一贯制的,全校四百个左右学生里,华人占比约1/10,学校开设了西班牙语和中文两门外语课,
中文老师也安排了两个,足见学校对华人群体的重视。
至于费用,在5年级之前,私立小学的学费每年是3.3万刀,5-9年级则会增加到4万多刀每年。
此外私立学校也不像公立会提供免费食堂,如果订餐,每一餐都在10美金以上;
要么就是自己带饭,学校也没有微波炉可以加热,带饭只能被迫“白人饭”。
学校每天下午3点放学,从放学到家长下班可以接走孩子的这段时间可以选择托管,每天费用在80刀;
如果想在托管时间让孩子学个乐器或者球类运动,则每个小时额外交25美金左右。
学费、餐费以及其他费用合计算下来,
每年近5万美元,和在国内选择国际化教育路线,似乎相差无几。
美国的华人家庭
让我望而生畏
从小城镇搬到目前这所大城市后,总得来说,这边华人数量不像加州那么多,而且Jessie一家也在尽量避免被裹挟到华人社区的“鸡血”氛围中去。
原因无他,
华人家长们都太焦虑了!
Jessie接触到的为数不多几个华人家庭,无论是在美定居、还是陪读父母,都非常拼。
在这个圈子里,大家只要聚在一起开始聊天,问好打完招呼后,马上会开始问,“你家孩子上什么兴趣班?”“哪个学校怎么样?哪个班好?”“有什么好的老师推荐?”
焦虑如藤蔓般缠着华人父母的脖子,大家彼此越靠近,越被焦虑感缠绕到窒息。
作为双职工家庭里的妈妈,Jessie不想被焦虑淹没,选择主动“出局”。
选择私立学校也有这个原因:
让老师对孩子多关注一些,自己投入教育的精力就可以少一些。
Jessie对儿子也并非完全放养的状态。
Oscar学过一段时间国际象棋,后面自己没兴趣了才放弃。
今年暑假时,Oscar告诉妈妈,自己想学长笛,这才又开始学长笛。
此外,
美国人和国内鸡娃很不同的一点在于体育运动。
“体育爬藤”是这几年才在国内变得热门起来,而这在美国则是和学术并重、甚至更重要的鸡娃关键。
在这样的氛围下,Oscar也一直接触体育运动。足球是他一直坚持的运动,每周中一次训练、周末踢比赛;后来他还通过了游泳的试训,每周要花两个小时在专业俱乐部训练。
“每周五天加上周六的半天,全部都要围绕我们家老大的课后兴趣班来,已经非常忙、压力很大了。
所以我都不敢想象,
如果再给孩子补习学术课,再搞什么奥数编程之类的,想想就觉得自己要活不下去了。
”
在相对宽松佛系的教育方式下,Jessie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带娃压力。而接触到的华人家庭更令她咋舌。
之前有一次,Jessie送孩子去上国际象棋课,遇到了另一个华人家长刚带娃下课。
那个妈妈就说,“快、快,我们还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赶去学画画,晚上还有小提琴课呢。”
那个孩子看起来只比Oscar大一两年级,课程安排却紧密到令人窒息。就这么一句话,让Jessie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在现在住的社区里,也有一些华人家庭,但
这些家庭的孩子,哪怕是低年级的娃,出门玩的都很少。
学术方面且不论,但大家在体育方面普遍都会选择融入当地环境中,至少报两三门体育项目,除了平时接送训练,周末还要送孩子去打比赛。
Jessie经常遇到小区里另一个孩子的家长。这个孩子从小打冰球,一到周末就从来不在家,到处打比赛——近一点的城市开车去,远的就火车飞机。
这是华人家庭在美国的一个教育的缩影。
美国整体上对体育都看得非常重,而事事都力争上游的华人家庭,自然也不能在这点上落后。
人在环境内势必被影响,而有意不想让自己陷入焦虑的Jessie说:“没有办法,你只能主动让自己远离那个焦虑的环境。”
追逐名校
是一座围城
中国父母,鲜见没有名校情结的。
Jessie和丈夫二人之前都在排名四五十左右的州立大学读博,亲历了美国高等教育。
丈夫目前在一所藤校工作,多年经历下来,Jessie对名校光环已然“祛魅”。
“从我们读博,到我老公现在工作来看,我们已经见识了所谓的顶尖大学是怎么一回事,会发现
其实从性价比和教学质量来看,所谓的精英大学和排名,都挺虚的。
”
以藤校为例,师资和名气自不必说,但很多学生自己完全在忙碌中丧于迷茫。
Jessie丈夫所在的实验室里,每到暑假就有很多华人或者ABC学生来泡实验室、做项目,只为了刷简历。
但要问他们刷简历是为什么,他们自己也很迷茫,“因为父母让我这样做,可以申请去更好的学校读博,可以找更好的工作。”
被一路鸡上来的名校娃,很多都丧失了自己对人生的规划,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
用一句话形容这群家庭
,就是
他们都太累了
。
为了拼上一个名校,耗费了全家人所有的力气,但真正到了那个位置以后,孩子自己还是不知道未来真正要做什么,继续步履不停地刷项目、拼实习、填简历……
好像西西弗斯在无穷无尽推动那个绝望的石头。
Jessie见过以运动员身份进来的学生,每天固定有6个小时训练,剩下的时间就泡在实验室,整个假期都重复这样的生活。
她不由得回望自己年轻时候的生活,“我在想,20岁读大学的时候,不正是应该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里去吗?搞得自己担子这么重,真的不值。”
不是说努力奋斗不值得,而是
很多名校生并没有清晰的目标。
而父母最终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拥有对应的专业能力,最后足以支撑起自己将来的人生。
但这群顶尖优秀的华人小孩,却最终往往陷入迷茫,不少更是囿于自我认知和无价值感等心理问题,这让Jessie望而生畏。
美国这批私立精英大学,学费年年水涨船高,申请人数也动不动破纪录,但录取率却没提高多少。
大家都在为名气买单,挤破头先抢到入场券再说。
Jessie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是进前100的公立大学就好。她亲历过州立大学的教育,更愿意为教育本身、而不是名气买单,也不想为了名气让孩子早早丧失生命力和自驱力。
让孩子在美国读书,她倍感庆幸的一点是,
个体在美国社会的试错成本确实更低。
比如大学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几年后想从头再来,职场和整个社会的包容度是很高的。
但国内却很容易一步错、步步错,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关键节点,一旦错过或失足,就容易从此坠落。
没有人天生喜欢焦虑,很多家长实在是“被逼的”。
另一点则是美国学校设置的课程足够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Oscar的学校还提供了不同语言学习选择,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戏剧课程等等。孩子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从而觉得学习本身是个很有趣的事情,激发他自主学习的动力——起码不用父母“恐吓”才愿意去学校。
作为美国华人家庭里少见的“佛系”派,Jessie笑称自己“够懒”。她和丈夫都有自己的事业要忙,“懒”的投入过分多精力在孩子身上。
卷到头来,上千万培养的娃毕业月薪五千的故事,我们也已经听过太多。道理大家都懂,但要做起来真不容易。
Jessie说,就她自己而言,关键就两点:
第一是
主动远离焦虑的环境
,不要泡在鸡娃家长群体中,越想越焦虑。
第二则是
家长们要学会修炼自己的心态,对娃教育主打“尽人事听天命”。
作为父母把能提供的东西都做到位,再看娃自己能够到哪一步,这样的托举已经足够了。
-视频推荐-
精彩回顾
抛弃国际学校, 超4成中产家庭决定提前带娃“润”
中国式留学:家长节衣缩食, 孩子纸醉金迷
留学生开始在网上找妈, 花费千万为何养出缺爱的孩子?
长按复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国、美国、海外高中等留学资讯分享群:
guanjia333
蓝橡树出国留学
哈佛专家创立、10万精英家庭共同关注的国际教育社区。专业体制外升学、海外留学、国际竞赛、标化考试,打破留学信息差,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最新文章
“我欺负的是中国人, 不是美国人!”绑架、殴打、用烟头烫同胞的留美恶魔出狱回国了!
被焦虑裹挟的中国父母, 正在批量生产“预制儿童”
见证历史!尹锡悦被批准逮捕, “青瓦台魔咒”再应验
未来几年的生存之道:物质低配、家庭高配、心态顶配
179人死亡!遇难者最后的短信看哭全网, 2024谁也不准回头看了……
离谱!普林斯顿offer造假, 某校Alevel集体作弊?爬藤路上最惨的还是家长…..
中国学生在校时间“领跑全球”:学业倦怠的后果, 正在爆发
一波三折挤进藤校后, 哥大女孩发现被父母“没苦硬吃”地养了18年
《纽约时报》2024年度十大好书
早申放榜冷透了, 顶尖美本越来越高攀不起?
哈佛全国0录取, 真不值得焦虑
国际学校涌入的妖魔鬼怪, 要把这个行业玩崩了...
新女性退休样本:56岁出国留学
留学生之耻:25%的人在国外学会了"精致啃老"
每天只学2小时,“差生”却不见了...已有学校靠AI遥遥领先,普娃还能怎么追?
微积分到底有多重要?最新研究显示大部分招生官认为必不可少......
最新!杜克打破早申最低记录, 留学生真正的“暗黑时刻”是……
复旦大学社会学家:家里出现这个现象, 警惕孩子抑郁率增高
中产妈深夜崩溃发文:挂科3门, 被退学…我在名校的儿子到底怎么了?
今年第一枚大藤录取花落体育生, 又有人心痒了…
他的长寿观点颠覆认知:既不靠子女, 也不靠医院, 投资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抓到了!当街枪杀CEO男子竟是藤校精英,已在麦当劳被捕, 犯罪动机竟是……
入学藤校后, 开启了给富豪少爷大小姐的陪读生活
同卵双胞胎失散44年, 一个在美国, 一个在韩国, 长大后更聪明的是......
“童话里没有不美的公主”, 这组数据吓出我一身冷汗
追踪一个男孩的十年:从省重点班退学, 弯道爬藤上岸...他所经历的挣扎和自救
一位大学老师自白:我那辍学5年的“学渣”儿子,在美国成了学霸
澳洲拟立法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各国终于对手机滥用下“狠手”了
卖掉上海的房, 移民新西兰, 他们买下一座农场, 开始喂羊、种菜、耕田、养鸡……
到了这个不卷的国家, 我才发现了破解内卷的方法
我在排名第一的藤校, 亲历特朗普赢了后的全校悲伤
小学生“人均博主”, 但这件事真的不能大意……
当牛剑毕业生开始给富人留学生当“书童”, 月入十万背后是内心的煎熬...
紧急提醒!明年1月20日后, 留学生恐将无法返美? 多所美国大学发出警告......
UCSD八大学院全解析:一次看懂, 学院特色、学术要求、食宿环境
牛炸了!中国留子从南京自驾26天去英国上学!结果到校第一天,尴尬了......
美国教授痛彻心扉:UC伯克利最优秀的计算机本科生也找不到工作了
老公进入藤校工作后, 我对儿子的名校梦彻底祛魅了
超级中学作息曝光, 刺痛多少人:我们低估这代孩子的辛苦, 他们是最可怜的一群人
脑外科医生黄翔:这样安排孩子饮食、睡眠和运动, 他们真的会“长脑子”
康奈尔大学学生接连自杀:“名校抑郁”笼罩学霸……
亚裔家庭杀疯了!17岁高中生通过加州律师考试~
耶鲁率先公布早申数据, 国际学生竟降了30%
麦肯锡最新预测:50%工作被AI取代?时间窗口只剩6年
青春期孩子动不动说「活着没意思」, 你的回应真的很重要……
19岁的杨天真, 瞒着父母把留学的钱, 在北京买了套房......
把发育严重迟缓的儿子送进哈佛, 我从不怕「输在起跑线」
少儿科普杂志《少年时》《万物》《好奇号》《环球少年》订哪本?测评来了!
三段恋情12个孩子, 马斯克变性女儿高调宣布“离开美国”
当场劝退!最无聊的5类推荐信, 招生官读了直打呵欠...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