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个村庄承载着一个村的历史文化与乡愁印迹,浓缩着村庄的过往,展示着当下与未来。今年我省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旨在记录展示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9月28日起,瓮安县融媒体中心“千年古邑 红色瓮安”微信公众号开设“咱们村的事er”专栏,以村史村事为脉络,带你一起追寻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
那乡村隶属于猴场镇,位于瓮安县北部,东与猴场镇金竹村、永和镇萍水村接壤,南与银盏镇新华村交界,西与银盏镇大寨坪社区、印山村及猴场镇宋家寨村毗邻,北与猴场镇下司社区相连。距县城15公里,地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寨。
2010年,撤村并村,那乡村与杉树坳村及凉水井村合并为迎宾村,隶属草塘镇;2010年8月,草塘镇更名为猴场镇,迎宾村隶属猴场镇;2011年,猴场镇村级优化组合,迎宾村原凉水井村划出,原那乡村、杉树坳村组合为那乡村。
这里流传着动人传说。生长在那乡村那乡组的白果树,树高约32米,胸围约7米,树冠15-19米,据估算,其树龄约1600年左右。现今依然长势良好,每年开花结果,果实累累。
传说在很久以前,当地有一学子进京赴考,考官登记问其姓氏住地,其回答姓白,家住黔地,小地名那乡。后其高中状元,朝廷为其封官授顶,并准其回乡探亲后进京任职,然其回乡后久未赴任,朝廷便派官员按照登记信息前来催促,官员来到当地,查无此人,疑惑之际,偶一抬头,发现一棵白果树的树端,高顶着一顶帽子,正是朝廷当时授予状元的官帽,心中方知那状元乃此白果树的化身。此消息一传开,方圆百里的人纷纷前来烧香祭拜,祈求保佑,多有携带小孩者,让其小孩叩认此树为干爹,以求白果树佑其顺利成长,学有所成,金榜题名,此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那乡村的自然景观同样引人入胜,下司水库位于猴场镇那乡村茶树林、灯台两组之间,因当时那乡村属下司公社辖地,故称下司水库。其开工时间1959年1月,竣工时间为1967年9月,是瓮安地区修筑时间最长的水库,总库容168万立方米。水库区域除北面大坝一方外,尽为松林环绕,水岸蜿蜒弯曲,岔巷纵横。库边遍布森林,环境幽静,水鸟翩翩,渔翁撒网,夕阳西下,水天一色。这里山水一体,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地处下司石林边沿,是一个理想的度假休闲场所。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媛俪
编辑:王媛俪
一审:冉婷婷
二审:李永春
终审:顾 桥
更多新闻资讯、同城信息、融媒圈,尽在《视界瓮安》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