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流感的人特别多,感冒虽然好了但总感觉嗓子还是痒痒的,有口“老痰”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其实,“痰”是正邪相抗的产物,是身体的垃圾,需要通过咳嗽的方法把体内污浊清除出去。如果体内脏东西不清,就会一直有痰,咳嗽也会一直不断尾。
此时,有款“挖痰神器”,特别适合久咳不愈的你。而且,它还是许多人涮火锅的必点菜!它就是有着“皇帝菜”之称的茼蒿。
01
味道清香,功效全面
茼蒿又名蒿菜、菊花菜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在古代为宫廷佳肴,故又名“皇帝菜”。
古人说它“蒿之清气、菊之甘香”。中医认为,茼蒿性味甘、辛,入脾、胃经,有清心养胃,利咽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痰热咳嗽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总结了茼蒿的益处:“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茼蒿一能化痰浊,二能清脾胃,三能安心神、清热除烦。
茼蒿自带一种独特的辛香气,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萝卜,茼蒿通过芳香醒脾来化湿化痰,尤其是对于那些反复咳嗽,有浓、粘稠、色黄的痰的人群,可以用一碗茼蒿冰糖饮。
茼蒿滋阴润肺,去肺燥肺热,使呼吸畅通,对咽喉部有很好的湿润作用,茼蒿冰糖饮有利于辅助局部炎症治愈,并能缓解局部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还能稀释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的黏稠度,使之易咳出,有利于止咳和祛痰。
《滇南本草》记载茼蒿“行肝气,治偏坠气疼,利小便”,茼蒿有清肝火、疏肝气的作用,如果出现烦热头昏,心神不安的失眠问题,它可以安神补脑,稳定情绪,还可以辅助防止记忆力减退,预防老年痴呆。
茼蒿中含钾220/百克,可以辅助降低血压,其中胆碱可以维持血管壁弹性。所以,如果有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可以喝点茼蒿汁。
冬季干燥,风邪渐增,风多物燥,人体易出现皮肤脱皮、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这时,吃一些茼蒿有助于补充水分。
茼蒿的津液可以滋润肠胃,又因性凉,能清热生津,能治津液不足引起的便秘。很多人在发烧后,伤了津液,容易便秘,也可以用茼蒿顺顺肠胃。像孩子积食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结,也可以吃点茼蒿。
此外,茼蒿自带的挥发油,有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的作用,并且其所含粗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于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也是一道不错的美食。
而现代研究还发现,茼蒿含有多种氨基酸物质,享有“天然保健品,植物营养素”之美誉,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4种为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可谓诸蔬之最,常食能强身健体。
02
茼蒿食疗
材料:茼蒿300g、冰糖15g
做法:
1.茼蒿清洗干净,去掉根部,切成小段。
2.茼蒿放入锅中加水没过苘蒿,加入冰糖。
3.煮10~15分钟,将茼蒿煮出深绿色的水。
4.把苘蒿渣滓过滤掉,直接喝水就行。
功效:化痰浊、清脾胃
材料:卤水豆腐1块(约250g),茼蒿150g
做法:
1.茼蒿洗净,去掉老根。
2.锅中烧水,加少许盐和几滴油,茼蒿焯水后捞出切碎。
3.另起锅烧水,加少许盐,放入豆腐煮熟,捞出后压碎。
4.将茼蒿碎和豆腐碎小火加热,加入香油、生抽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健脾化积、缓解大便干燥
材料:大米30g、茼蒿3根。
做法:
大米煮成粥,茼蒿焯水切碎后加入粥中再煮一会儿,出锅前按口味加少许盐和香油调味。
功效:疏肝理气、清热除烦
➤脾胃虚弱、大便溏泄人群不宜多食。茼蒿有宽中理气、助消化、促排便的作用,所以脾胃虚弱、大便溏泄等人群不宜多食。
➤烹调时不宜多加盐。茼蒿钠含量比较高,属于高钠蔬菜,在烹饪茼蒿时不宜多加盐。慢性肾病或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适量食用。
➤不能过量食用。茼蒿气浊,一次吃太多可能引起上火,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喉咙肿痛等不良症状。